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罪、賠款和保證&rdo;的前提條件回答了德國的和談建議。 在德國國內,關於媾和的條件,社會民主黨等一些政治派別主張立即實
行&ldo;不割地和不賠款&rdo;的諒解媾和;軍人集團則謀求德國歐洲霸權和殖民霸 權地位的勝利媾和。兩種媾和方式的較量中,後者明顯佔了上風。泛德意志 協會、東疆協會、海軍協會、國防協會、6 大工農業經濟團體以及各種紳士 貴族團體等沙文主義組織發表聯合請願書,竭力反對&ldo;放棄戰爭目標的媾 和&rdo;,強調&ldo;唯獨有賠款的、能擴大勢力和領土的媾和,才能永遠確保我國 人民的民族生存、世界地位及其經濟發展的自由&rdo;。
主戰派的壓力和協約國的強硬態度,使貝特曼政府的和平攻勢遂告破 產。德國要挽回敗局,實現&ldo;勝利之後重建&rdo;,就只有再回到戰場上了。根 據海軍上將蒂爾匹茨&ldo;用強有力的儘可能殘酷的潛艇戰&rdo;去剝奪&ldo;英國島國 的便利形勢&rdo;的建議, 1917 年 1 月 9 日,德皇召開御前會議作出決定:&ldo;恢 復無限制潛艇戰&rdo;。2 月 4 日柏林當局發表宣告,宣佈下列各區為航行危險 區:整個英吉利海峽、北海(荷蘭和挪威沿岸除外)、愛爾蘭以西 400 海里 以內的大西洋水域、整個地中海(西班牙東南兩面小片水域和希臘近海狹窄 走廊除外)。
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初期確見成效,1 至 4 月共擊沉協約國和中立國船
舶 1000 多艘、200 多萬噸(整個戰爭期間,德國潛艇共擊沉敵國船舶 6000 艘、1500 萬噸)。同時,它也招來了美國的參戰。從 2 月至 4 月,有 10 艘 美國船隻被德國潛艇擊沉,當時,德正拉攏墨西哥、日本結成反美聯盟。因 此當 3 月 18 日 3 艘美國商船被擊沉、大批美國人喪生的事件發生後,美國便 大造輿論,在國內掀起反德浪潮。4 月 2 日,美國提前舉行國會,參眾兩院 分別於 4 日和 6 日透過對德宣戰的決議案,撥款 70 億美元以應軍需。
美國參戰,直接影響了巴西、加拿大、暹羅、澳大利亞等中立國的態度。
1917 年共有 23 個國家投入協約國行列。5 月,美國實行義務兵役制,先後動 員了 275 萬人加入正規軍,將 200 萬兵力陸續派往前線。與此同時,美國完 全中止了對同盟國的軍火供應。面臨危局,德國軍部認為這狀況均系貝特曼 無能所造成的。7 月中,威廉二世批准了貝特曼辭職,普魯士副財政大臣兼 糧食特派員格奧爾格&iddot;米哈埃利斯接任首相。
&ldo;興登堡防線&rdo;的崩潰
1917 年 4 月,德國最高統帥部為避免決戰,把西線軍隊撤到興登堡防線。 該防線於興登堡上臺後始建,1917 年初完成。整個防線精心設計,工事密佈。 重要部分防禦縱深達 15 公里,分主要地帶、中間地帶和後方地帶,各配有鐵 絲網障礙、塹壕鋼筋混凝土碉堡。1917 年下半年和 1918 年初,德軍憑藉這 條堅固防線抵禦了協約國軍隊的幾次攻勢。
1917 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權,俄前線士兵反戰情緒增強,俄軍 全線潰退。十月革命的勝利,蘇維埃政府宣佈退出戰爭,1918 年 3 月 3 日《布 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的簽訂、德軍減輕了東線的壓力,軍部便想抓住 有利戰機,集中兵力在西線作最後一搏,以求贏得勝利。魯登道夫寫道:&ldo;1917 年至 1918 年歲序更迭時,陸上情況由於俄國退出戰爭而變得對我們比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