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比利時、盧森堡和萊茵左岸土地。對此,俾斯麥回答得很含糊,答應只要 拿破崙三世讓普魯士在&ldo;德國放手去幹&rdo;,對於法國&ldo;在講法語的地區&rdo;擴 充其疆界,他都予以承認。他這種空頭許諾(沒有立下任何憑據)是看準小 拿破崙的興奮點還在於其二,即坐取漁利,讓普奧在爭霸戰爭中消耗國力, 喪失軍事大國的地位,以獲取其所需要的東西。對此,俾斯麥也有良策。第 三次會見法皇返回後,他便制訂了明確的行動計劃:對奧戰爭速戰速決,在 拿破崙三世醒悟之前騰出手來,準備好在萊茵河的軍事行動。為達此目的, 俾斯麥採取了一項一箭雙鵰的措施‐與義大利訂立軍事同盟‐‐既轉移法國 的注意力,又可迫使奧軍在未來的普奧戰爭中於南北兩線上同時作戰(北擋 進軍維也納的普軍,南拒進軍威尼斯的意軍)。經過艱苦的外交活動,俾斯 麥開啟了通往亞平寧半島的路。1866 年 4 月 8 日,普意簽訂同盟條約,雙方 保證在對奧戰爭中不得單獨締結和約。
在推行鐵血政策的年代,俾斯麥的這些&ldo;多面外交&rdo;確是次次獲勝:英
國願守中立。俄國對普的&ldo;傳統友誼&rdo;深信不疑。義大利直接綁在他的戰車 上。法國默許普魯士的行動,表示絕不&ldo;讓自己緊靠著一個靶子站著&rdo;。創 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後,俾斯麥便開始捕捉戰機,對奧開戰。
1866 年 1 月 23 日,奧地利駐荷爾斯坦因總督路德維希&iddot;馮&iddot;加布倫茨
批准在荷的行政中心阿爾託納舉行支援奧古斯滕堡大公的群眾集會。三天後 俾斯麥向維也納發去抗議照會,威脅要&ldo;終止兩國政府的合作&rdo;,要&ldo;保留 普魯士政策的行動自由&rdo;。奧相門斯多爾夫回答:別人不得干涉奧地利管理 荷爾斯坦因的權力。普奧之戰一觸即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