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就是說,普魯士只能扮演北德哨兵的角色。沙皇尼古拉
一世在致他的元帥帕斯克維奇公爵的信中,竟將普王進軍黑森斥之為&ldo;毀約 背信&rdo;,聲言不惜對普一戰。對普奧之爭端,他明確表態:奧地利有權干涉 黑森內政,有權重新建立法蘭克福聯邦議會,聯盟條約應該廢除。
普魯士國王終於縮回了霍亨索倫之鷹爪,接受拉多維茨的辭呈,並將其 派往英國,進而摒棄聯盟計劃。主和派曼陀菲爾接任首相,全權負責同奧和 解。1850 年 10 月 29 日,在沙俄的操縱下,曼陀菲爾和施岑貝爾格在摩拉維 亞的奧爾米茨會見,雙方協議:年底在德累斯召開會議,由各邦國共商德意 志聯邦的前途。關於黑森爭端,普魯士承認奧地利有權進軍黑森,並宣告他 派軍入黑森完全無意干涉德意志聯邦的事件,而是為了維護合理的君主政 權,實際上是對自己的軍事行動表示歉意。
普魯士的狂熱分子視奧爾米茨協議為普魯士的奇恥大辱,稱之為&ldo;第二 次耶拿&rdo;。前普魯士外交官普爾塔勒斯寫道:&ldo;在我們的歷史上沒有一次失 敗能同奧爾米茨的失敗相比。&rdo;這是&ldo;用議定書和文書把我們的恥辱確定下 來。&rdo;康普豪森煽動說:這是&ldo;一個大國去舔它對手腳上的灰塵而不想進行 反對。&rdo;事實上,普魯士的奧爾米茨妥協恰恰是一部分頭腦清醒的容克的明 智之舉。它使普魯士避免了一場不適時的、自殺性的戰爭,繼續儲存、鞏固 和發展自己的大國地位,成為統一德意志的活躍因素。奧爾米茨協議未能一 舉削弱普魯士,事後,施岑貝爾格追悔莫及,哀嘆不該在&ldo;奧爾米茨插劍入 鞘&rdo;。
第二節 俾斯麥的&ldo;鐵血政策&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