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47 封禪 (第2/3頁)
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起衝擊。
或許是追隨“老闆”的不同,丁謂在大漢政壇士林之間的名聲並不如“趙宋朝”時那般狼藉,甚至始終保持著一個能臣幹吏的形象。
丁謂歷仕三朝,也就在康宗朝時因逢迎之行舉,為人鄙薄之外,在其他時期表現,都是標準的青年才俊,忠臣能吏,柱國名相......
當然,丁謂也絕不是那種傳統的儒家士大夫,見風使舵、劍走偏鋒的事情同樣幹了不少。擅長揣摩人心的同時,心胸氣度卻十分狹小,報復心理極強,在湖北任職期間,下屬一名鄭姓官員因酒醉一時口嗨拿丁謂的相貌開玩笑,為丁謂所知後,被逼得丟官罷職、家財散盡、背井離鄉,最後遠走海外......
當年,寇準為尚書令時,丁謂因“溜鬚”為其所笑,便生隱恨,在寇準罷相的過程中,也推波助瀾,甚至想著將寇準直接黜為庶人,只不過被劉文濟拒絕了。
結黨營私,也是丁謂一個為人詬病的地方,他的兄弟、侄子,全部都有官職在身,更別提其黨徒門生了,比如兗州府趙訣,就出自丁謂門下,特地被他安排到這裡操持封禪準備事宜,甚至大膽地以張齊賢故事勉勵之。
而所有的短處與缺點,都不妨礙丁謂成為建隆朝名噪一時的能臣名相,過去的十多年,他在朝中歷任都察使、財政使、吏部尚書,每一任上,都有實在的作為與突出的貢獻,是劉文濟手中一把十分好使的刀,尤其用在政事執行與政治鬥爭上。
尤其在寇準罷相後的五六年中,更是突飛猛進,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鬥倒了王欽若,取張知白而代之,又藉著封禪之議整垮了韓承均,雖然最終決定權在皇帝那裡,但丁謂於其中縱橫捭闔、推波助瀾,也的確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今,丁謂只差最後一步,在他看來,只要讓封禪大典順利進行,封禪成功,他就可以藉此登上尚書令的寶座。在韓承均罷相的半年多中,尚書令的職位可空缺著,這是幾十年來的頭一次,政事堂大權真正由眾相公分掌,輪值領班。
雖然,丁謂已然年近古稀,但玩政治的,年齡從來都不是真正關鍵的問題,權力也素來是靈丹妙藥,能夠延年益壽。自雍熙年進士入仕,丁謂已經快在政壇打拼四十年了,既到最後的關口,怎能不再拼一把。
需要提一嘴,在建隆時代逐漸發展到它完全形態的過程中,帝國高層權貴之間的鬥爭一直很激烈,尤其在寇準之後,中樞更是山頭林立,“群雄爭霸”。
各種權力鬥爭、政治角力,層出不窮,並且,矛盾並不侷限於君臣、貴庶、南北這些“固有”的對立之間。就拿王欽若與丁謂之間的爭鬥來說吧,二人都覬覦首相之位,也都想做庶族官僚第一人,成為皇帝最倚重的大臣。
同出自南方,但出身履歷是兩種典型代表,上升到狹窄的政事堂,在權力名利之上,矛盾更加尖銳,幾乎互視為異端。這其中,也未必沒有皇帝放縱的原因。
而王欽若最終倒臺,明面上雖有黨同伐異、徇私瀆職等罪名,但根本原因在於,他私結宦官,窺探內廷,犯了皇帝的忌諱。
在建隆朝一種極度複雜的政治鬥爭環境之中,隨著人來人去,新舊交替,原本那種界線分明的政治鬥爭形勢,卻逐漸變得混沌起來,貴族集團與庶族集團之間,參差交匯、盤根錯節,依舊矛盾重重,但合流的情況也不少見。
而朝廷能夠保持一種相對理性的鬥爭,政局能夠保持一個長期的穩定,最大的功勞,卻得落在皇帝劉文濟的頭上,因為他成熟的靈活的政治手腕。
劉文濟雖無法同世祖、太宗相比,但在建隆時代,他也的的確確是帝國的定海神針。很多人潛意識裡對這個皇帝不滿意,但很少去思考,如果沒有這個皇帝,帝國將會走向何方,他們又將如何自處......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