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第1/2頁)
長發女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2章
「買地,咱們再攢幾個月,就可以買兩畝中等田了!」關舟顯然已經打算好了。
聽見買地,前面駕車的王五叔忍不住搭腔了,「小舟說的對,大郎,你家一畝地都沒有可不行,咋也得買上五畝。」
顧北知蒙了,他一個22世紀的華國人,壓根兒沒接觸過種地這事兒,自然也沒有考慮過要買地。
但看關舟和王五叔的態度,總覺得家裡有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
「可是買了地咱們家也沒人能種,那不是浪費嗎?」
顧北知不明所以,種地可不是什麼清閒活,他們家裡滿打滿算就他和關舟兩個成人,一個要帶孩子,一個要上工,誰來種地?
關舟瞪了他一眼,「我種啊,以前我家的地都是我種的,你放心吧,只要買了,我肯定能種好。」
顧北知被瞪了,摸了摸鼻樑,「不是,我的意思是大寶和二寶還小,不能離開人」
「誰說的,明年他們都六歲了,都該學著燒火、撿柴了。」關舟掰著手指算著。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農家的孩子每一個都是很小就開始給家裡幫忙了,關舟也心疼孩子,但也不會讓兩個孩子什麼活兒都不沾手,那樣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看他家裡的弟弟就知道了,都多大了,還每天睡到中午,吃飯都得娘哄著
關舟側著頭碰了碰自己的兒子,他兒子這麼懂事,肯定會比他弟弟有出息的。
「這就不用了吧,他們兩個才幾歲,撿柴哪用得到他們?」顧北知現在頗有幾分傻爸爸的模樣,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
「我就打個比方,大寶和二寶都很懂事,不用太操心的,到時候我去地裡幹活,他倆在邊上玩就行。」關舟又說回了買地的事情。
王五叔也勸顧北知攢攢錢,趕緊買了地,有地這將來才穩當,不然吃飯都提心弔膽的。
顧北知在一老一少的夾擊之中,原本就沒多少反對的意思,現在更是連聲贊同,表示全力支援關舟攢錢買地的主意。
得了他的同意,關舟心裡更安穩了,他夫君是個聰明的,是他們村裡最年輕的秀才,朝廷都給銀子呢。
但是要是和以前一樣,不攢著點錢買了地,這錢又稀里糊塗的花了個乾淨。買了地,他們爺仨就再也不用擔心沒糧食吃了。
關於吳庸畫作的事件,一波三折的,令獲鹿鎮乃至周邊的城鎮都有所耳聞,津津樂道了許久,直到獲鹿鎮的王舉人收了個關門弟子的訊息傳出來才被人們淡忘。
不過兢兢業業上班的顧北知向來不參與這些八卦,現在正痴迷的研究著一個『花裡胡哨』的瓷瓶。
若是有現代人在這兒,說不準能一眼看出這個瓷瓶的來歷。
這個瓶子高432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165厘米,洗口,長頸,瓜稜鼓腹,脛部內收,圈足外撇。
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2層之多,瞧著就像是22世紀藏於故宮博物館裡的『瓷母』——各種釉彩大瓶的縮小版。
只是釉彩少了幾種,若要細究,少的便是宋代之後時興的那幾種。
同樣是將高溫、低溫釉、彩融於一身,算的上是趙國版『瓷母』。
顧北知生於22世紀,這時候華國已經十分發達且開放,尤其是對於本國的歷史傳承極為重視,幾乎每一個華國人都以自己的國家、傳承的文化為榮,更加珍惜那些老祖宗流傳來下的寶物。
顧家和這些寶物的緣分更深一些,他們家從20世紀開始,從事考古研究工作,後來由於各種原因,他們家又轉行做了古玩交易鑑定。
轉了行之後,再想接觸到進駐到國家博物院的寶物就難了,尤其是故宮博物院,他們本身的團隊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