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聲勢浩大的李家喪事 (第1/2頁)
農家三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這樣,李蓮英還是不滿足,他母親生前喜歡看戲,李蓮英又請來了兩臺戲班子,在他的母親靈柩前搭臺唱戲。
一臺是從京城裡請來的正宗的京戲,戲臺搭建在他母親的靈堂左側。一臺是從河北請來的河北梆子,戲臺搭建在靈堂的右側。
每天兩臺戲對著靈堂不停地演唱,吸引了不少前來看戲的鄉民們。
這些鄉民們平時哪裡看過這麼正宗的好戲,他們津津有味地看著大戲,津津樂道地議論著李家的喪事。
他們說李家的喪事規模宏大,在大城縣,乃至整個直隸,都是首屈一指的。
他們這樣的陣式,可謂是大城縣開天闢地以來,史無前例,絕無僅有的。
更讓這些鄉民們高興的是,他們看完戲,只要在老太太的靈堂前磕頭祭拜一下,就可以在李府免費吃喪禮大餐。
鄉民們自然是興高采烈,心花怒放,看完了大戲,過足了戲癮,給老太太靈前磕個頭,祭拜一下,然後再在李府美餐一頓,何樂而不為呢?
此訊息不脛而走,周圍四鄰八鄉的人都趕來看戲,給李家捧場湊熱鬧,蹭吃蹭喝。
霎時,李府門前門庭若市,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祭拜老太太的人絡繹不絕,此來彼往。
李蓮英則極力表現出皇家的氣派和大方來,只要是到他家來的,無論是看熱鬧的,還是聽戲的,一律入席,胡吃海喝,儘管吃個肚兒圓,喝個夠。
李蓮英招待的酒席絕對是上等的酒席,按照當時流行的最高招待級別宴席“十三碗”款待鄉民,而且招待宴席也是流水席,每天早午晚三次開席。
那些整年見不到葷腥的鄉鄰們可就解饞了,他們每天吃得嘴角流油,肚兒飽鼓鼓的。
這可苦了那些在廚房裡做菜的廚師,他們整天滿頭大汗的圍著鍋臺轉,一刻也沒有閒下來的功夫。
李蓮英則表現出極度的寬容和大度來,他對前來蹭吃蹭喝的四鄰八鄉的鄉鄰們說:“我李某深受浩蕩皇恩,理應賙濟四方。所以凡是前來李府的,只要是弔唁老太太的‘賢子孝孫’,不管是達官貴人,鄉紳賢達,還是平民百姓,佃戶乞丐,只要他們來參見喪禮,我都要發給孝服,給他們飯吃,晚上還要給他們安排住宿的地方,讓他們住下。”
李蓮英這樣做,無怪乎就是在開靈期間,天天有大批人前來拜祭老太太,給老太太爭個光,掙足面子,把老太太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
李蓮英給老太太辦喪事的原則,就是要熱熱鬧鬧,隆重排場,風風光光,大家都來給他捧場子,錢不錢根本無所謂,花多花少他不在乎。
當然李蓮英不是不愛錢,他是該花的錢照常花,該受賄的錢照常一分不少的受賄。尤其是前來祭拜老太太的文武百官,王公大臣,社會賢達人士,前來弔唁送來的份子錢,他一份也不少的收下了。
李蓮英在李府搭建了一個接待客人廳,專門用來收前來弔唁老太太的有錢人的禮錢。
直隸總督袁世凱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巴結李蓮英的機會,他是第一個前來弔唁李蓮英母親的朝廷大員。
袁世凱先派兒子袁克定全權代表他,給李蓮英送來了二十萬兩銀子,作為李蓮英母親的喪葬禮錢,隨後,他又派人送來了三百匹對子馬,作為護衛和儀仗。
接著京城裡的各級大員有的是親自前來弔唁老太太,有的則是派自己的心腹代表前來弔唁老太太,每個人都是帶著沉甸甸的金銀財寶前來弔唁老太太的。
沒有幾天,李蓮英就賺了個缽滿盆滿,腰包一下子鼓鼓囊囊起來,讓周圍的鄉鄰看得眼紅不已,羨慕嫉妒得要死。
弔唁的人多了,看熱鬧的人多,李蓮英就高興,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每天哼著小曲兒,看著京戲,迎來送往著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