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下來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普普通通的一天,林真希一如既往的窩在自己的魔法塔裡搞自己的魔法研究。
不過和前一段日子相比,卻有了一個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林真希在魔法塔的中部又開發出了一層,裡面空空蕩蕩的,除了一個整體上是個球形的巨型黑鋼金屬構造體之外,什麼都沒有放。
哦,還有地面上刻畫的大量魔法陣,大圈套小圈,相交相切同心圓,密密麻麻的幾乎把整層的地板都鋪滿了。
顯而易見,那個大球就是林真希從超級炮臺那邊拆過來的什麼“磁化靶式鐳射聚變脈衝發生器”,也就是林真希理解的微型核聚變能源輸出裝置的核心部件,負責產生電能的那一部分。
而地面上的大量魔法陣,則全部都是能量轉化法陣,它們之所以存在,就是要將微型核聚變的每一次脈衝電流全部吸收掉,轉化為魔力,再供應給整個魔法塔。
從童帝手裡拿到了設計圖再交給基諾斯的工具人們解析之後,林真希發現童帝研究出來的這個東西和自己認知當中的核聚變反應堆還是有不少的差別的。準確說,是天差地別。
林真希從高中物理課本上學到的核聚變是“在高溫高壓下讓低原子序數的元素髮生聚合產生更高原子序數的元素同時釋放出能量”,想要反應首先需要的是一個極為極端的環境。
而童帝的這個大金屬球卻並不需要那麼苛刻的條件,甚至就連反應料都是常溫下被封裝在膠囊裡的固體“小”顆粒,一克都能拆成幾百份來用的那種“小”。
我們的天才兒童選擇了使用鐳射來人為的製造讓聚變反應發生的極端環境,當多(指幾百)束強度極高的鐳射從四面八方同時打在靶藥上時,會在靶藥內部產生完全滿足甚至超出發生聚變的條件的高溫和壓力,將處於膠囊內的低序數元素狠狠地擠成一團,強迫它們發生聚變反應,並在瞬間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而當能量爆發時,整個靶藥會被腔室內瞬間產生的幾千萬甚至上億度的超高溫直接氣化成原子雲,然後熱量匯出,用導熱時的熱管效應對負責產生鐳射的固體晶體重新加熱,同時新的靶藥注入,鐳射激發,再重複上一輪過程,於是就得到了週期性的能量脈衝。
毫無疑問,這確實是一套核聚變發電裝置,只是它應該是鐳射聚變,和林真希從高中課本上學過的那個不是一個東西。
至於什麼託卡馬克仿星體,什麼磁鏡磁場反位型,什麼磁化鐳射強箍縮,別說分清楚了,林真希連聽都沒聽說過好嘛。不過講道理,一般人誰研究這玩意啊,知道燈座擰上燈泡一按開關它能亮不就得了。
在童帝本來的設計當中,如何將這股脈衝式的爆炸能量轉化為可以使用的電能佔據了設計圖上百分之七八十的分量,可以說那邊才是主角,畢竟人類還無法直接利用聚變產生的能量,而電能的產生是需要切割磁感線的,如何將熱量轉化為電能,這是一門已經困擾了人類幾百年的大問題。
反倒是能量脈衝發生器這邊,只需要好好地按照週期頻率一次次在腔室內爆炸就行了,只要選擇的材料過關,能扛得住反應腔室的一次次爆震和反覆加熱,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用管。
別問,問就是燒開水。從第一個用燒水的水壺噴出的熱蒸汽吹動紙風車的人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到後來的核電站火電站地熱電站xx電站,成百上千年過去了,不管技術變得有多麼先進,落到最後還是要燒開水。
在未來,甚至就連核聚變這種來自太陽,來自恆星的偉大能源被人類掌握,但想要利用這股再也不用擔心枯竭的能源,人類依然需要擱那實際利用效率極低的燒開水……
然而林真希走的就不是科學那條路,她高中畢業,就算高考成績不錯但畢竟沒上大學而是直接入職了公司,所以她懂個錘子的電學熱學發電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