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操只好親自出馬,打敗了昌豨,昌豨嚴格貫徹“你打我就降”的原則,老老實實地投降了。可是,官渡戰後,昌豨又反了。感覺昌豨就像一個有點無賴的小孩,經常搗亂,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昌豨反叛有經驗,曹操平定昌豨也有了經驗,這一次他派出了名將張遼和夏侯淵。張遼和夏侯淵圍攻昌豨於東海,昌豨甘做縮頭烏龜,好幾個月過去,曹軍糧食都吃完了,還沒打下東海。大家看著城牆上飛下來的箭雨和流石,捂著餓得咕咕叫的肚子,紛紛說:回去吧,要是沒了軍糧,昌豨再趁機反擊,那我們就都要埋骨東海了。一貫英勇有餘謀略不足的夏侯淵也沒了主意。
這時,張遼顯示了自己武功之外的心理學特長,他說:“這幾天我每次出了軍營,昌豨都會看著我,而且他的軍隊的箭和流石都越來越少,我想這大概是昌豨心裡猶豫不定,所以不想力戰,我想去試探他一下,或許可以招降過來。”張遼能根據昌豨看自己,推知他內心的猶豫,根據箭和流石的減少,推知他不想力戰。
其實,昌豨注視張遼,可能是想殺死他,箭和流石變少,可能是誘敵之計。但是張遼不這樣分析,因為張遼懂得職場心理。張遼意識到,昌豨善於反叛也善於投降,只是為了引起曹操的注意,讓曹操意識到他的重要性。老闆意識到你的重要性了,那就要給你好處了,提拔,紅包……職場經驗豐富的張遼當然深知昌豨的這一心理。摸準了昌豨心理的張遼投其所好地讓士兵們對著昌豨喊話:“曹公有了命令,讓我來傳達!”這話喊到昌豨心窩裡去了。這時候老闆來指示,不是送紅包是什麼?於是,他美滋滋地下山和張遼對話,張遼便趁此說道:“我們家曹公神明英武啊,正要用德政招降各地諸雄。所以,先投靠曹公的人都能得到大賞!”昌豨心裡說:“就是等你這句話!”於是他說:“再降一次又何妨?”
接下來,張遼自己一個人上了三公山,也就是昌豨呆的山。張遼與昌豨家人見面,氣氛融洽,真是快樂一家親啊!昨天還在打我們,現在卻到我家裡來,我怎麼才能原諒並且接受你呢?昌豨心裡窩著火,等著張遼來安撫自己。張遼單人匹馬上三公山,是為了堅定昌豨的降心。可是,三公山上,他在昌豨的家人面前,說了一些什麼話呢?史書並無記載。有一點肯定,張遼肯定以曹操的名義許諾:只要放下武器,不再與曹操為敵,好處大大的!於是,“豨歡喜,隨詣太祖”。
張遼以一己之力平定了東海,曹操不但不表揚,反而批評張遼說:“你隻身上三公山,這不是一個大將應該做的!”曹操這樣說,有三個可能:第一,愛護張遼;第二,張遼作為主將離開軍營以身犯險,違背條例;第三,張遼隻身赴敵營,有通敵嫌疑,誰知道你和昌豨那小子嘀咕什麼呢?以張遼的降將身份和曹操的多疑心理,第三點的可能性最大。曹操時代,張遼少有獨立帶兵經歷,很顯然曹操對降將張遼是心存戒備的。有心理學特長的張遼肯定也意識到了自己正在被懷疑,他再次表現了自己的口才,滴水不漏地說:“明公您威信震於四海,又奉您的旨去,相信昌豨不敢加害。”張遼這個回答著實高明:第一,辯解,說自己勸降是奉旨平亂,並無違規操作;第二,表忠,您這麼有威信,我願意為您的旨意上刀山下火海。曹操的問話表面是關懷,其實暗藏玄機;張遼的回答表面是拍馬屁,其實意味深長。張遼,武功了得,還精通心理學和口才學,這是他在職場成功的資本。
張遼可能在三公山上給了昌豨很多空頭許諾,但曹操卻依然只讓昌豨做原先的東海郡守。挖空心思地鬧騰了一通,又回到了起點,昌豨很懊惱,憋屈了六年後,這廝又叛亂了。當然這已與張遼無關了。
與曹操同車———
206年,曹操上書漢獻帝,專門表揚三位員工:張遼、樂進、于禁。表揚信上說這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