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入殮師》 (第2/6頁)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儘管心有抗拒,但受生活所迫,小林大悟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
初涉入工作他面對的種種衝擊感到非常不適,但隨著故事的推進,他在一次次的入經歷中逐漸發生轉變。
從最初的困惑丶迷茫,到後來的理解丶認同乃至熱愛。
電影於2009年上映後獲得了極高的觀眾口碑,並獲得了日本學院獎最佳影片獎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值得一提的是,《入師》並非原著小說和電影本來的名字,而是在國內上映的譯名。
電影本來的名字叫《納棺夫日記》,「納棺夫」是日本喪葬文化中對職業人員的稱呼。
「入師」這個詞是國內譯者生造出來的,卻意外的拉昇了電影的逼格,也因此讓國內從事殯葬行業的人們有了個體面的稱呼。
「朝陽,你怎麼會想到寫這個題材的內容呢?」李拓問。
林朝陽便將在香江活動上見到蕭百成的事簡單說了一些,「當時就是覺得這個題材寫出來應該會很有意思。」
李拓微微頜首,林朝陽說的很對,這個題材寫出來確實很有意思,而且不僅僅是有意思。
《入師》的主題表達天然就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和思想性,因為死亡本就是人類的永恆主題之一。
林朝陽的這部小說圍繞著死亡與送行展開,在主題表達上必然要觸及極為深刻且引人深思的話題。
生與死的探討貫穿始終,入驗師這一職業直接面對死亡,小說透過對他們工作過程的細緻描寫,傳達出一種對待死亡不同於傳統思維的看法,
在敘事風格上,林朝陽採用了極為平實的語言,沒有任何花哨丶炫技的成分,反而讓小說的情感變得更加充沛。
作為讀者讀起來,小說的字裡行間似乎藏著淡淡的憂傷,無處不在。
可細細品味,它的情節並不沉重,反而將生死之事娓娓道來,讓人不自覺的沉浸其中,塑造出寧靜而莊重的氛圍,治癒人心。
除了對生死的探討,小說中對於職業偏見丶性別偏見丶親情的探討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李拓想到這裡不得不佩服林朝陽,這麼多年來,他在創作上一直有著極高的追求,不僅是在風格技法上如此,連在題材內容上也是如此。
在他看來,林朝陽的創作理念已經完全跳出了當代中國作家所關注的範疇,
走向了更高的維度。
「你這部小說,比以前的作品更具現代性。」李拓突然說了一句。
他口中的現代性,並非如今許多人所追求的「西方現代主義」丶「現代派」,而是一種觀念上的革新。
聊起對小說的看法與感想,李拓開啟了話匣子。
「在我們中國社會,或者說東亞社會,死亡是個不可觸碰的話題,你這部小說最大的優點是給我們這個社會提供了另一種看待死亡的角度—」
在李拓闡述內心看法時,另外幾個人也看完了小說,加入了討論之中。
大家對於小說的評價出人意料的高,文人嘛,內心的浪漫主義總是過剩的,
入師這個行當很少有人接觸,本身就充滿了神秘色彩。
一神秘,立刻就會在大家心中產生傳奇性丶藝術性。
眾人熱烈的探討小說,鄭萬龍說:「我認為《入師》的開頭是這幾年國內長篇小說中最好的開頭!」
他的大膽發言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林朝陽版的《入師》,故事背景仍放在了香江。
本來他也考慮過把故事發生地放在內地,但如今內地的社會矛盾丶職業偏見等問題較之香江這種資本主義社會仍不夠激烈,所以他想來想去還是用了香江。
主人公叫林大悟,早年學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