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3/5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見過他老人家的真容呀,更不要說認識皇帝的御筆了。
所以,最初梅花戲樓掛上隆慶帝的御筆親題的匾額後,京城的百姓們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真正令梅花戲樓火起來的,卻是戲裡的一個人物。
更確切的說,是和戲裡的人物相關的一個人物,這個人不是別人,恰是京兆府的府尹秋老爺。
說起來,《紅色娘子軍》這出戏,是正兒八經給三公主的娘子軍唱讚歌的戲,戲裡大多數的人物都是武打及戰爭的戲,唯一的文戲便是虛構的一位京兆尹秋人傑秋大人,在戲裡,這位秋大人,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嫉惡如仇、斷案如神,簡直就是百姓心目中最最希望的青天大老爺的典型、楷模。
而更為湊巧的是,在大周的京城,也有一位姓秋的京兆尹,這位大人雖然不像戲裡的那般‘聖人’,卻也不失為一個好官,雖有小貪小惡,但也能為民辦事,在京城的口婢還不壞。
因此,這出戏一公映,娘子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紅火,反倒是這位龍套‘秋大人’紅遍了京城。很多看過戲的人,甚至不止一次的將戲裡的秋大人和現實中的秋大人混為一談,更有那些想巴結秋大人計程車子、書生,將戲文中的某些故事,結合京城的實際案例,著實給這位京兆尹秋大人寫了不少讚歌。
再加上梅花戲樓的推波助瀾,一時間茶樓、酒肆以及康樂坊裡,關於秋青天的軼事傳得紛紛揚揚。
以至於,那些沒有看過《紅色娘子軍》的百姓們,聽說了這些熱鬧和段子,特意跑到梅花戲樓裡去,要親眼瞧瞧這位秋青天是怎樣的英明,怎樣的清廉。
經過一番炒作,京城的坊間裡開始流傳起秋青天的各種軼事趣聞,很快的,這種傳說也流傳到了上層社會,至少,那位真正的秋大人也聽說了這個故事。
不管秋京兆尹出於什麼目的,他還真趁著休沐的時間,帶著家眷來到了梅花戲樓。剛來到戲樓,人還沒有進門呢,便被頭上的匾額嚇了一大跳一一老天爺,這、這不是今上的御筆嗎?
這時,隆慶帝的御筆才總算遇到識貨的人,普通的百姓不認得今上的筆跡,可作為他的伴讀,秋大人一眼便認出了自己大BOSS的字,當場便被嚇得險些跪倒參拜,心裡更是對這個神馬梅花戲樓忌憚不已一一能請得動今上題詞,這個戲樓絕對不一般。
待他看完戲之後,心裡更是驚詫萬分,天呀,這梅花戲樓到底是什麼背景呀,怎麼除了今上外,還和三公主有關係?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秋大人或許不懂戲,但他懂為官之道和人情世故呀,《紅色娘子軍》他看了沒有一半,就知道這是在拍三公主的馬屁,而且編寫劇本的人,很有可能是三公主的心腹,否則不會既吹棒了娘子軍的功績,又間接的恭維了今上的英明神武,既替三公主唱了讚歌,又隱晦的表達了三公主忠貞為國的巾幗氣概。
一個小小的梅花戲樓,居然能有如此心機和手腕,秋大人暗地裡敬佩不已。
不等戲看完,他就派人悄悄的給相熟的同僚送了信,讓他們一定要來梅花戲樓看戲,至於為什麼,到了一看匾額便知道。
就這樣,梅花戲樓從底層紅到了上流社會,這股不可抵擋的勢頭,更有往內城蔓延的趨勢。
王綺芳見到這種狀況,又立即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系列新戲,像什麼《秋青天斷案》啦,像什麼《桃花扇》啦,戲曲曲調新鮮,且故事情節雅俗共賞,著實讓京城的百姓們看了熱熱鬧問,也吸引了不少趕考計程車子,讓梅花戲樓的名氣越來越盛。
“二少奶奶,您是沒看到呀,咱們戲樓的生意現在火極了,每天都場場爆滿,幾班演員輪番上場,一直到晚上宵禁,還有不少戲迷不肯離去呢。”
紫鵑坐在小杭子上,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