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乾隆初中期,乾隆帝重視吏治,首先他重視官吏的選拔。他強調官吏應該年富力強。55歲以上的官吏要詳細甄別,65歲以上的官員要帶領引見,能否繼任他要親自定奪。他將不稱職的官吏分成8類: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軟無力、不謹、貪、酷,並給予不同的處理。在乾隆一朝,因考績不合格受到降級或處分的官吏達6萬多人。第二,禁止向皇帝進獻。在初中期他禁止各省大員向皇帝進獻方物、土產。第三,注重考績。為了整頓吏治,乾隆帝嚴格運用&ldo;京察&rdo;、&ldo;大計&rdo;考核官吏。過去那些不用考核的藩臬(佈政史與按察司),乾隆帝也要考績。他要京官以密摺報告屬吏是否賢良。第四,注意解決官員及其家屬的生活費問題,給京官加薪,給外官發放養廉銀,使官員安心職守。第五,處置貪官。這是指初中期的情形。
乾隆帝重視對太監的約束。乾隆帝即位後就發表上諭,告戒太監不得越軌。&ldo;若太監略有放縱,許內務府總管先拿後奏。&rdo;二十三年(1758)乾隆帝將洩露硃批的太監高雲從處以磔刑。
乾隆帝善於駕馭群臣。乾隆初年,朝廷中以鄂爾泰與張廷玉為代表的滿漢兩派鬥爭十分激烈,互相拆臺。乾隆帝不是打一派拉一派,而是對他們都進行嚴厲警告,採取抑制手法,不讓一派打壓另一派,始終讓他們保持平衡,避免了大分裂。
乾隆帝和祖父康熙、父親雍正一樣,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學習耕種技術。以前貴州遍地桑樹,但不養蠶紡織,他便責成貴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養蠶紡織能手傳授技術。他令地方官注意植樹造林,保持水土。他鼓勵開荒,擴大種植面積。雍正二年,全國可耕面積683萬餘頃,乾隆三十一年擴大到741萬餘頃。烏魯木齊地廣人稀,他資助甘肅貧民前去墾種。關心水利建設,他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較大的有:河南南陽至商丘黃河河堤新築170餘裡,清口及江南運河疏浚,江南淮陽運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築。此外,在他關心下,修了江蘇寶山至金山242裡長的《平安春信圖》塊石簍塘和浙江金山至杭縣500裡海塘。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乾隆帝重視發展商業並給予寬鬆政策。他規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銷售糧食,可以免關榷米稅,允許百姓販運少量食鹽(這在雍正朝是不允許的)。金融機構(經營匯兌和存款、信貸的票號)在乾隆朝也開始出現。由於生產的發展,國家財政收入從乾隆二十八年開始逐年提高。原來每年財政收入是三四千萬兩,二十八年就達到47063610兩,四十二年達到最高點81824044兩。後來降低一些,但也達到六七千萬兩。
乾隆帝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多次普免天下錢糧。
乾隆帝武功赫赫,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乾隆十二年(1747)與三十六年(1771)兩次派兵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亂,然後設官立制。乾隆十五年(1750),西藏叛軍攻擊清朝駐藏大臣,乾隆帝派兵平定。第二年簽訂《西藏善後章程》,乾隆五十三年(1788)與五十七年,乾隆帝兩次派兵反擊廓爾喀入侵西藏,於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制訂《欽定西藏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ldo;金瓶掣籤&rdo;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清政府對西藏的統治。乾隆二十年(1755)與二十二年,乾隆帝兩次派兵平定準噶爾叛亂,二十三至二十四年,派兵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新疆從此成為清王朝的一部分。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設伊犁將軍,成為管理新疆的最高軍事長官。對邊疆的經營是乾隆帝最大的功績。清朝的疆域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而最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