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寅時二刻(深夜三點半),劉宣等人終於來到董家堡附近。
董家堡建於董家河邊,南寬北窄,南堡牆長有一里,北堡牆只有百步,東西堡牆長有百丈,修建在一處高崗之上,地勢較為險要,堡牆高有一丈,稍微低於延長縣城,雖然沒有護城河,但是比延長縣城還難以攻打。
董家本是一般人家,萬曆二十六年,董家族人董文生考中了進士,董家才開始慢慢發跡,透過投獻,放高利貸等方式,董家現在已經有良田萬畝。
萬里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失敗,潰逃的官兵進入延綏,先後落草為匪,陝北地方開始生亂,董文生上奏朝廷,得到了朝廷的批准,開始修建董家堡,到天啟四年,才修築而成。
明太祖規定,除了邊城之外,內地城池的城牆不能高過南京城,即三丈六尺(12米),其餘並不限制,另外還鼓勵加高城牆。
明代地方官想要修築城牆,只要打一個報告,得到批准,就能夠修築城牆,城牆的高度只取決於地方的經濟,人力,還有地方官的喜好。
有些地方大豪,修築的堡牆居然比縣城還高,董家本是中產之家,在董文生考中進士之前,並不富裕,後來雖然漸漸發跡,但是家底並不厚實。
修築這樣一座堡牆就需要白銀二千兩,再加上購置武備,恩養家丁,幾乎花費了三千兩白銀。
三千兩白銀在江南也許不算鉅富,但是在貧困萬分的陝北,幾乎算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了,整個延長縣,一年下來的農稅也就六百八十餘兩白銀,董家族長董述貪財吝嗇,自然不肯將全部身家都用來修築堡牆。
更何況陝北地方窮困,人煙稀少,物產不豐,在這裡修築城牆花費也更大,況且現在雖然饑民遍地,但是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民軍,一般饑民,董家的城牆已能抵禦。
天啟四年以後,陝北連年大旱,幾乎顆粒無收,越來越多的饑民成為盜匪,天啟七年二月十五,知縣張耀彩坐堂比粱,白水縣饑民王二,以墨汁塗面,率領饑民殺進澄城縣,斬殺知縣張耀彩,陝北各地饑民紛紛效仿,拉開了農民軍起義的大旗,陝北治安開始大亂。1
董家堡是延長縣最大的富戶,自然被饑民多次騷擾,奈何董家堡易守難攻,董家家丁眾多,不下百人,手中皆有利器,更有火銃二十杆,虎蹲炮四門,饑民聚眾攻打過幾次,都沒有得逞,反而死傷眾多。
由於世道不太平,董家堡也有所防備,每到夜間,堡牆之上每隔三十丈就掛起火把,每一面堡牆,都有家丁輪值放哨。
在距離董家堡百丈之外,下山虎揮了揮手,其手下的兄弟紛紛停下,小心的趴下,而帶路的饑民,卻亂哄哄的不知所措,幸好沒有高聲喊叫,驚動了董家堡內的壯丁。
這裡距離董家堡堡牆還有百丈,大約三百米遠,加上颳著秋風,如果不大聲喊叫,堡牆之上根本什麼也聽不見,況且現在正是寅時二刻,正是家丁最瞌睡的時候,堡牆上的家丁幾乎全在打盹,更不可能發現端倪。
下山虎繞著堡牆四周仔細轉了一圈,開口對幾位親隨說道:“董家堡地勢險要,南部建在六丈多高的峭壁之上,根本爬不上去,北部雖然較低,堡牆也不算很高,但是地方狹窄,利於守備,防禦肯定非常森嚴。”
“如今只能慢慢潛伏過去,爬上堡牆,開啟城門,大家才有勝算,但是堡牆上有火銃,更有虎蹲炮,如果一被發現,只怕是萬分危險,大傢伙誰敢上前偷城?”
註釋1:“先是天啟丁卯,陝西大旱。澄城知縣張耀採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有王二者,陰糾數百人聚集山上,皆以墨塗面。王二高喝曰:‘誰敢殺張知縣?’眾齊聲應曰:‘我敢殺!’如是者三,遂闖入城。守門者不敢御,直入縣殺耀採。眾遂團聚山中。”
上面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