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左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臣所知,他亦曾治史。”
“先生說的是洪彥演吧?他雖有才,卻不肯為朕所用,哪裡比得上先生。”
或許是洪承疇在被俘後,表現得對大明太過忠誠,以至於如今他就算有效忠之意,皇太極也不敢重用。
“來人,傳朕旨意,賜憲鬥先生東珠十顆。”
從范文程這裡得到答案後,皇太極又在帳中接見了堂弟濟爾哈朗。濟爾哈朗的父親和努爾哈赤是同胞兄弟,其自小就生活在宮中,由努爾哈赤親自撫養。所以濟爾哈朗與努爾哈赤的幾個兒子關係都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
如果說范文程是漢臣裡最受皇太極信任的人,那麼濟爾哈朗就是所有大臣裡最受皇太極信任的那個。
面對這樣的親信和親戚,皇太極沒有囉嗦,直入主題。“阿弟,你對漢人怎麼看?”
濟爾哈朗沉思片刻,“漢人數量百倍於滿人,陛下欲入關全取中原,非藉助於漢人力量不可。”
皇太極也是這麼做的,登基以後積極推動漢化,抬高漢人地位,努力消弭漢滿矛盾,只不過阻力重重。
“那你覺得我死以後,誰可繼任為帝呢?”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何必急於立嗣。再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不應該詢問於外臣。”
“你是我最信任的兄弟,也是我的家人,問你也是情理之中。至於你說的春秋鼎盛,有些言過其實了。我的身體我自己清楚,過了五十大壽以後,是一天不如一天,這不又病了好幾天嗎。”
“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撐到下一次過壽!”
“阿弟,這裡也沒有外人,你就老老實實的跟我說,我眾多子嗣裡,你最傾向於誰繼位?”
或許是皇太極說的情真意切,濟爾哈朗不由得想起了當初在宮裡被皇太極照顧的日子。那時候他的父兄被伯父誅殺,而他本人也寄養在宮裡。若不是年長他七歲的皇太極對他照顧有佳,恐怕也不會有他今天的和碩鄭親王之位。
“國賴長君。”
四個字,濟爾哈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豪格勇則勇也,胸中卻沒什麼韜略,可以為將為王,卻不可為帝。”終其一生,皇太極也沒有立豪格為嗣的意圖。
接著皇太極又對濟爾哈朗說起了三鏡之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話說得好啊!”
“阿弟,你可知這句話是我從哪裡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