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遷安「被榮幸」受到了伊萬接見後,過了2天,伊萬在去莫斯科之前,臨上火車之時,告知抗部,雲飛機及路線及沿途空域聯絡問題俱以安排好,飛機將在蒙gu國某蘇軍基地落地加一次油後直飛延安,請抗聯即刻運送物資到機場。
伊萬思考過後的結果,這一次真的下了功夫幫忙,舍了面子請求後貝加爾軍區司令,借後貝加爾軍區演習之機,將遠東軍區兩架運輸機混在其中聯合演習,再無意中偏離演習區域偏離航線進入zg。當然此事他是向共產聯盟書記請示過的,再加上莫斯科的林b的請求,兩個請求同為一件事,季米特洛夫見物資清單沒什麼武器等違禁品,同意放行。
趁這兩天的功夫,馬遷安接連向安塞鋼鐵廠發去數封電報瞭解火箭筒的生產情況,得知四個多月來共生產312具火箭筒,火箭彈6000餘發,不禁大搖其頭,太少了,太少了。
馬遷安不知道具體情況,為這麼長時間才生產出如此少的火箭筒遺憾。但安塞鋼鐵廠的同志卻是興奮異常,得知馬遷安將又一次「光臨」延安,一疊聲的催促馬遷安儘快起程,鋼廠太需要進行技術指導了。
實際上,能生產這麼多火箭筒已經是安塞鋼廠盡了最大的努力,這些火箭筒已經大大改善了太行山區八路軍的炮火短缺問題,在沒有火箭筒的6月份,整個太行山區八路軍只有一個炮團,裝備繳獲的較大型火炮9門(所謂較大型不過是輕型榴彈炮,就是大家平時所稱呼的山炮),各型迫擊炮32門,加上其餘分散在各個主力部隊的幾十門迫擊炮,總共火炮不足一百,炮彈僅數千發,每次戰鬥如果要動用火炮,那得經過彭老總或左將軍的批准,窘迫極了。
中原地區20多萬部隊不足一百門小型火炮,幸好還有一些繳獲的擲彈筒,彌補了一些不足,但擲彈筒彈也極缺乏,戰鬥中遠遠比不上日軍火力,仗打得非常艱苦。
太行山區及延安附近有零星鐵礦,因技術和裝置問題,根據地只能生產鐵,而生產不出高質量的鋼材,從波蘭運回的生產線在用完了先期採購回來的原材料之後,9月初已處於半停工的狀態,槍枝生產量急劇下滑。好訊息是從9月下旬開始,百團大戰的戰利品-鐵路上的鋼軌開始大量進入安塞鋼鐵廠及山西境內的黃崖洞兵工廠,武器生產才重新好轉。好轉歸好轉,但遠遠達不到軍隊的需要,靠拆鐵軌又能為續多久呢?拆十公里鐵軌也才只有千噸鋼材,哪裡夠用呢?況且鬼子哪裡能老老實實讓你拆鋼軌,那都是人命換的。
在八路軍軍工生產體系內,因原材料奇缺,新式裝備技術力量不足,所以最優先生產的的武器是槍枝,一則生產槍枝的技術力量雄厚,二則只有槍枝才能迅速的提高軍隊戰鬥力,沒有槍枝就不能擴大軍隊規模,總不能讓新戰士再扛著梭鏢扎槍去拼鬼子的子彈。
火箭筒在7月份的時候陸續進入太行山的八路軍主力部隊手中,至10月初,八路軍已接收200多具。與此同時,安塞鋼廠派出了技術隊伍進入黃崖洞兵工廠,開始幫助那裡的同志生產這種新型火炮,至10月初業已生產50餘具,火箭彈1000餘發,生產速度提升不快的原因還是原料問題,尤其是發射藥問題,由於很難弄到正規化工廠生產的化學原料,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只能土法上馬,自己製作炸藥及發射藥,質量上不穩定。
安塞鋼廠的同志急迫的盼望馬遷安的到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發射藥的配比問題,原料粗劣,發射藥質量不過關,已經在實際使用中出了事故,炸膛了好幾次。
但即使是火箭筒質量還不穩定,這些已經下發到戰士們手中的武器依然得到戰士們推崇,在百團大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兩個月來累計摧毀了上千座堅固的炮樓和地堡,凡是有火箭筒參與的拔據點戰鬥,攻擊部隊的傷亡就低,而凡是沒有火箭筒參與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