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臣,會連帶著攪動多少三品以上的高位?
楊廷和頗有些心力交瘁的感覺,還要去把自己領辦的清理皇莊皇店一事辦好。
楊潭戴罪之身,他倒是不敢怠慢,可蔡震所代表的宗親和張錦背後的內臣們……
在府中商議了許久,獨坐在椅子上的楊廷和還真的露出了梁儲想象中的悲傷表情。
“……父親。”送完客人回來的楊慎擔憂地看著他。
楊廷和回過神來,開口指點:“伱這三篇經義心得,要往務實處寫。陛下並非要宣揚心學、取代理學,陛下只想這汪水活起來。”
這麼多個回合下來,楊廷和也終於越來越瞭解朱厚熜了。
只是可惜,晚了一些……
……
世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皇帝大張旗鼓地搞這場御書房首席“大選”,真實的目的竟然令人心疼。
現在首先感覺到疼的是朱清萍。
“……陛下,這麼多,奴婢都要喘不過氣來了。”
“不著急,由淺入深,慢慢來。就用朕教的法子,你之前見過怎麼做啊。先是性……”
對話內容引人遐思,但這是非常正經的學術研究。
朱清萍苦著臉給皇帝打工,拿著筆開始整理翰林學士及滿朝有進士出身、受到舉薦的大佬們呈上來的經義心得見解。
入睡前,兩人嘗試了幾晚之後發現姿勢不對,因此朱厚熜就改變了思路。
他得用他更系統的方法。
朱熹也好,其後諸多理學大家也好,沒有人用朱厚熜熟悉的方式更有條理地去做梳理,將理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等東西表達清楚。
諸多見解,突出一個雲裡霧裡並隨意。
換一句話說,他們做學術啊,並沒有後世所謂學術論文規範。
想到哪說道哪,引經據典時也不給你寫個出處。你要是不夠博學,記憶力不夠好,有些文章得看吐你。
完全不繫統,針對性極差!
身為皇帝就是這點好,要不然在這個時代,哪裡能一道旨意就搞來這麼多有針對性的“論文材料”?
做學問,是要講方法滴。
所以現在,朱清萍開始做瑣碎的工作了。
她得先按皇帝定下的法子,從四書五經等經典中找到出處,然後把皇帝寫在一張紙上的編號索引標註在那些經義心得見解上,就像去做句讀一樣。
同時呢,又對已經初步有點熟悉的理學重要名詞,整理出不同的人對它的闡述,摘錄到專門的冊子裡。
這就是朱厚熜的歸納分析方法,而朱清萍是工具美人。
朱厚熜看她熟悉了方法,施施然地揹著手往中圓殿那邊去了。
中圓殿那邊也是工具人,黃錦和嚴嵩、劉龍每天上午都先一起看一遍呈送到御書房的待批奏疏。
由三人輔助,對內閣票擬意見的稽核,是準還是不準,原因及可以給下去的意見,嚴嵩和劉龍都可以說——當然了,主要還是嚴嵩說。
朱厚熜本來的目的也是給出意見之後看下面的反饋或者執行效果,這就是一個學習過程,所以抱著先尊重內閣大臣的意見、信任他們能力的態度,現在的奏疏批覆工作已經有效率多了。
“你們已經是御書房伴讀,但若想成為首席,就要加倍,每人六篇!”
“臣遵旨。”嚴嵩巴不得。
劉龍不想做什麼御書房首席,但他不敢多嘴認慫。
“今天講《禮記。”
朱厚熜也學會了不必每天都把全部奏疏批完,一心要求進步的嚴嵩在他的要求下暫時非常竭力地按奏疏內容分出輕重緩急,因此朱厚熜又會多出一些時間。
一邊能跟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