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御書房的樑上真的懸起來一塊匾,上書一小一大兩行字:百世不移之國策,南洋海上長城。
陛下御筆,書法一般。
十八位重臣神情複雜:題字,裝裱,制匾,眾所周知,是要時間的。
現在太監、梯子、繩索……一聲令下,現場掛匾。
既然早就準備好了,心意已定,何必還折磨我們一整天?
沒有人不同意現在就開始仿照西洋人槍炮、加強海備啊!
只有當這塊匾已經懸掛好了之後,眾臣抬頭看過去,好幾個人心裡才突然一凜。
在那次“金盃共汝飲”的國策會議後,確定下來的變法大方向都沒有得到這個待遇。
這件事在陛下心裡,比變法還重要。
“今日,此道百世不移之國策既已定下仿造西洋人槍炮、加強海備二事,那麼朕也就發三道旨意下去。”
其他人都集中注意力聽著。
朱厚熜肅然開口。
“其一,匠人、有司衙官,於西洋人槍炮,於戰船,於兵杖等創制有功者,賞賜倍之,廕庇子孫!”
“其二,海防官兵,剿寇有功者,朕遣使犒賞之;致殘死國者,朕必優給優養之;殺良冒功者,官兵不論,朕皆滿門抄斬之!”
“其三,此國策要義或令南洋藩屬國憂慮,不出御書房。然藩貢市易、海禁走私、海宼劫掠、海陸轉運等諸事,可令京內京外官員、吏員建言上疏,以《論海策之名直達御前。其言之有理、可堪取用者,朕必拔擢之,不使張孚敬專美於前!”
張孚敬是誰?
新科探花郎,沒有去翰林院做個清貴的正七品編修,而是去做了更差一檔次的戶部觀政。
《富國策數篇,授翰林院侍讀兼御書房行走,升正五品戶部郎中。
而後欽派廣東督辦屯門戰事,雷霆萬鈞查獲兩廣貪腐窩案,提天子賜劍親手斬殺廣東按察使,如今升正四品右僉都御史暫署廣東巡撫。
從五月殿試到如今,三個月,就成了地方大員。
這豈止是專美於前?翻遍史冊,有幾個臣子升賞如此之快?
聽完皇帝的這三道旨意,年輕一點的國策大臣倒還好,但楊廷和由衷地感受到了:海上狂風驟起,後浪滾滾而來。
那是明明心有定計,但仍能花一整天的時間在這裡不厭其煩地與他們爭辯國事的皇帝。
他下個月才虛歲十六,他一點都不貪玩,他特別有耐心,聽到眾臣同意此為國策之後才懸起這個匾,發出這三道旨意。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這御書房內,終有一天不會像昨天那樣,大多是苦口婆心盡述其弊其難的老臣吧?
楊廷和也不知那樣是好是壞,他只是覺得自己真的老了。
……
“欽派廣東督辦屯門戰事,御書房行走張孚敬接旨!”
“臣張孚敬,叩問陛下聖安!”
巡撫廣東衙門大堂外,張孚敬跪了下來,他身邊的陳金、汪鋐、楊慎、解昌傑、霍韜等人也都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兩廣要員,勾連內外,貪瀆誤國,罪無可恕!證據確鑿,著令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張孚敬辦差有功,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暫署巡撫廣東地方,所請奏之新法可於廣東試行以觀其效。”
張孚敬心情激動,哽咽道:“臣張孚敬領旨,必鞠躬盡瘁以報君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帶管鹽法陳金接旨!”
“……”
張孚敬將王子言親手斬殺、兩廣大案“由下”至上傳到京中之後,陳金名義上是以參預國策會議之臣離開中樞、前來總督兩廣維持穩定的。
今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