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玄奘(公元602年一664年)少年時就出家做了和尚,認真研究佛學,精通佛教經典。他發現翻譯過來的佛經錯誤很多,於是就決心到佛教發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島)去取經求學。
玄奘於唐貞觀元年(627年),出發西行。他穿過大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難,整整走了一年,終於到達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學15年,遊歷了70多個國家。他的壯舉感動了許多天竺人,有的國王還派人為他抄錄經典,他也把當地失傳的佛經介紹給他們。他還學會了天竺的語言,參加那兒研究佛學的盛會,發表演講。玄奘的博學,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42歲時,玄奘帶著650多部佛經回到長安,受到熱烈歡迎。回國後,玄奘立即開始大規模的翻譯佛經工作,前後翻譯佛經74部,約1300多卷。
老子說:“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作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譯家,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玄奘為中國文化的發展,為中外尤其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國藩的修身齊家之術
曾國藩的修身齊家之術
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在這一段裡,闡述了一箇中國人重要的道德觀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主席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儲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製造業的先聲;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晨星,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己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致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幷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實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十五章:物壯則老
第五十五章:物壯則老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筆者字面理解
含德之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