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術相配合,王搬山很快就找到了幾十個礦點,並帶人成功挖出了一眼礦井,每天出煤數千斤之多,而且產量還在不斷提高。
“煤礦,真的是煤礦,而且出產的煤礦石品相一流,沒想到這荒山野嶺當中,還有這種好東西!”
“哈哈,諸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親自下去看一看,裡面煤礦石的儲藏情況,放心吧,只有幾丈深,打的還是斜洞,裡面用大量的原木進行了加固,不會有危險的!”
“好,下去看看,眼見為實嘛!”
對於商人們來說,只要是有利可圖,別說是下煤礦洞了,就是閻王殿他們都敢走一趟。
二十多位大商人,輪流下煤礦洞看了一遍,上來的時候,個個笑容滿面,眼睛裡都是金光!
要知道,早在兩漢時期,國人就開始用煤做燃料了。
到了魏晉時期,開採技術進一步提高,可以挖出八丈多深的煤井,容納一百多人同時作業,煤炭開採量不斷提高
……
到了元、明兩朝,煤炭的使用就更加普遍了,不僅是民間,就連王府、皇宮裡都大量的使用煤炭取暖。
比如八大晉商,在山西一帶就擁有大量的煤礦,每年賺取大量的利潤,多的讓秦商們為之眼紅,卻又無可奈何,現在好了,在神木地區發現了大煤礦,以後秦商們也可以賺大錢了。
接下來,秦鋒領著一眾商人們,又檢視了其他的採礦點,而後又登上一座山坡,居高臨下,觀看周圍的山川地形:如何採礦、如何修路、如何運輸、如何出售……全都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規劃,聽的一眾商人們熱血沸騰,滿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不過在憧憬未來的同時,在場的商人們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水源!
神木堡一帶溝壑縱橫、石多土薄,而且嚴重缺水,只有幾條山間小溪而已,如果駐紮千八百人,自然不成問題了。
可像秦鋒規劃的那樣,大規模的開發煤礦,起碼需要十幾萬人力,甚至是更多,如此多的人聚集在這裡,日常用水問題如何解決?
山間溪水遠遠不夠用的,那就只有打井了!
問題是,西北地區土層厚、地下水位低,往往鑿地十七八丈才見水源,想要打一口水井,費時費力不說,還特別的費錢,往往要三四十兩銀子才夠!
神木堡一帶的地勢較高,而且溝壑縱橫、土少石多,想要打井的話,肯定更加費時費力費銀子!
如果費點銀子,能打出水來也行,就怕是費了銀子,卻找不到地下水源,那可就麻煩了,總不能從外面運水吃吧?
那樣不僅運輸困難,而且運輸成本高的嚇人,甚至會高出賣煤的利潤,那樣可就虧本了。
因此上,如果不解決水源的問題,就算神木一帶有大煤礦,也是無法進行大規模開採的!
怎麼辦?
好辦,這個問題秦鋒早就想到了,並給予了妥善解決。
“哈哈,水源的事情,諸位不必擔心,請隨我到前面的山坳裡看看就知道了,那裡正在打水井,估計今天就可以出水了。”
說話間,秦鋒領著眾人下了小山,走進一座山坳中,耗子領著一大群士兵,正在用一種特殊的方法打井。
四丈多高的木架子,垂下來一條長長的粗繩索,一頭繫著純鋼圜刃鑽頭,六尺半長,三尺半粗,重達數百斤!
繩索另一頭繞過木架,纏繞在一座木質圓輪上,耗子等人不斷轉動圓輪,純鋼圜刃鑽頭就會隨之起起伏伏,不斷衝擊地下堅硬的砂石和泥土。
同時不斷向井下灌水,將擊碎的砂石混合成泥漿,再用扇泥筒將之提出來……卓筒打井法,本該出現的百年以後,因為秦鋒的緣故而提前出事了。
用這種方法打井,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