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上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十六章

與紀曉芙渡口作別後,方天至自回到樂山,靈峰坐船正坐得焦躁,一見大山便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撲進林中不見了蹤影。

方天至也不管它,先往泛舟江上時所見的寺廟裡去,登上山後,才知這座寺廟名叫凌雲寺。他過甘露門而直入天王殿,亮出度牒後,自有寺中僧侶前來寒暄,又在其陪同下,一一拜過諸位佛祖,後出殿于山崖邊的青石甬路上眺望,正可在樹木掩映下,隔空望見大佛的佛頭。方天至詢問一番,才知這大佛全名即是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正歸凌雲寺管轄。

寺中一長老也為佛頂樓閣破損一事苦惱,聽方天至問起,便道:“這大佛頭頂的樓閣,早先在唐朝年間,曾有七層,名為七寶樓閣。後來幾經戰亂,佛閣屢建屢毀,本朝幾十年前曾重新修繕,命名為寶鴻閣,就是如今戒友瞧見的這一座了。可今昔不似往昔,如今朝野不清,民生凋敝,聽說各地起義者甚多。本寺香火不盛,無有多餘錢財,幾次向嘉州府衙報請修繕無果,只得任這樓閣破損了。”

方天至這一路來,觀寺中僧人行止,見其步態虛浮,氣息不勻,便知他們都不曾修煉過武功。那大佛兩側雖有棧道,但只供登高望佛之用,並不與佛像相連。對凌雲寺僧人來說,想修繕這佛像,只得大花錢財,多請工匠,先修通棧道,再在佛上搭建腳架,慢慢將佛閣修繕起來。方天至瞧了眼棧道與佛閣間的距離,心中略作估算,開口道:“貧僧粗通拳腳,身上略有幾分功夫,如今有意將這佛閣破漏處代為修補一下,不知貴寺意下如何?”

寺中長老聞言不由勸道:“棧道與大佛間足隔著五六丈遠,其下懸崖萬尺,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你萬萬不可逞強啊。”

方天至道:“貧僧曉得,如無把握,焉敢狂言提起。還請長老放心。”

那長老聞言不由側目,心道,你這和尚嘴上只說有粗淺功夫,原來是謙虛,害我當真。

但話都說到這份上,方天至又啥也不求,凌雲寺上下一點損失都無,反而要受他好處,還能有甚說法,經寺中主持及長老商議,便答應讓他去修佛閣,順便將他一應食宿都免費包辦了。

方天至虛情假意的推拒一番,欣然答應,美滋滋的在凌雲寺裡住下了。

第二日清晨,天光尚且濛濛,方天至已準備開始幹活了。他往凌雲寺裡找了兩捆麻繩,左右肩上一掛,拔步走到昨日望見大佛佛頭的臨崖甬路上,上下左右一瞧,挑出一棵粗壯挺拔的老松樹,將繩索一頭繞緊在樹幹上。綁好之後,他一手挎著數圈繩身,另一手持著打了結扣的繩頭,腳踏崖緣,瞧準佛頂樓閣上的飛翹簷角,手上驟然發力,將那繩索一崩一繞,直丟擲去。只見軟綿綿一條繩索抻的筆直,如長蛇般飛彈而出,繩頭打的鎖釦不偏不倚的落到了七八丈外的簷角上。

方天至握住繩索一拉,將那鎖釦拉緊,旋即提起另一捆麻繩,飛身踏上了那條空懸萬丈的細索。山風鼓盪間,細繩搖晃不定,方天至視若無睹,氣定神閒的運起輕功,麻鞋在繩上輕輕一點,人便飛出丈遠。高山落崖之中,他衣袂翻飛,踏繩飛渡,縱有遊人江上眺望,怕也只疑是隻白羽飛鳥。如此足點數次,他飄飄然落在佛閣簷角之上,又如法炮製,將棧道與樓閣以繩索接上。

事罷,方天至先研究了一番這閣頂的構造,心裡大概有數後,便將完好瓦片收攏好,把斷裂的椽條卸下一根,又返回寺中借出刀斧,往山林中挑了一棵碗口粗細的樹伐倒,將枝葉樹皮一一削刨妥當,這才把它扛到崖頭,飛身踏上繩索。要知那料理好的樹幹足有六七米長,他負在肩上,人還在樹影裡,先有三四米的樹幹直直的往山崖外伸出一截來。

恰當時,紀曉芙登頂棧道,正瞧見了這一幕。她還在納悶,冷不丁便見一道白影倏而鑽出,負著那樹幹從崖頭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才叔學淺
關於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戰國末年,他師承鬼谷子,合縱連橫,更是組建黑冰臺,幫助嬴政橫掃六合。漢末天下三分,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世人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陸離隱世不出,則大漢難興!”他親眼目睹了千古女帝的絕唱,又見到了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天下。又曾在危難之中匡扶大明,與鄭和七下西洋,引萬國來朝。他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華夏曆朝歷代的興盛與衰敗。直到那一
歷史 連載 291萬字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第八塔峰主
關於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年代文,團寵日常,彌補意難平」上天給了唐心一次重來的機會,這輩子她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了。雖然重生到了那艱苦的年代,可誰讓她是命運的寵兒,今生的家世顯赫,有全家人的疼愛,完全是躺贏的節奏,那她這輩子就完全可以當只快樂的米蟲啦。直到遇見了將文柏,唐心才知道原來自己穿書啦!!天吶,那可得捂好自己的小馬甲,原書女主一直搞事業,太高調了,自己可得離他們遠一點,別被發現了
歷史 連載 1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