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夢遊 (第1/2頁)
愛吃糯香藕餅的林妹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元看向慕思容醫師說道:“慕醫師可以給我們具體說一下這個夢遊和失眠的一些情況嗎?”
剛好現在治療中心也沒有什麼病患了,慕思容就給兩人說了起來。夢遊(nabute)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夢遊的方式五花八門,既有尋常的,又有離奇的。
有的夢遊症患者在熟睡之後,會不由自主地從床上突然爬起來胡說幾句;甚至有條不紊地穿好衣服,燒起飯來;或跑到外面兜了一圈後,又回來睡在床上,待到次日醒來卻對夜間發生的事毫無印象。
據統計,夢遊者的人數約佔總人口的1~6,其中大多是兒童和男性,尤其是那些活潑與富有想象力的兒童,大多都出現過數次。而患有夢遊症的成年人大多是從兒童時代遺留下來的。如果將僅出現一次夢遊的兒童也算進去,夢遊的出現率約25。一般來說,兒童夢遊不算什麼大毛病。相比之下,成人夢遊則少得多了,但成人夢遊則是一種病態行為,並且成人的夢遊往往伴具備攻擊性。
夢遊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動,而後再回床繼續睡眠的怪異現象。這現象雖稱為夢遊,根據前文所述腦波圖的記錄,夢遊時患者的腦波,正顯示在睡眠的階段3與階段4;顯示正值沉睡的階段,而沉睡階段是不會做夢的,所以夢遊事實上與做夢無關。夢遊者多為兒童,年齡多在6~12歲之間。夢遊者下床後的行動期間,仍在沉睡狀態,大多數夢遊睡醒後對自己夜間的行動一無所知。少部分記憶清晰,但不敢確定是夢遊,以為自己只是做夢。並且對於自己夢遊的經歷往往具有應激性,比如說謊、否認等其他行為轉移。
夢遊只要不是腦器質性病變引起的,不需治療。如果頻繁發生,可請醫生用些鎮靜劑。恐懼、焦慮易使夢遊症加重,這就要設法消除恐懼、焦慮心理。
醫學解釋:睡眠中無意識地走動或做出其他無意識的行為夢遊症(nabulis),在神經學上是一種睡眠障礙,症狀一般為在半醒狀態下在居所內走動,但有些患者會離開居所或作出一些危險的舉動,如翻窗、開車甚至一些暴力活動,如殺人等。
夢遊症俗稱“迷糊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而後又睡下,醒後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夜遊症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於前半夜。故夜遊症通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2~3小時。夢遊症多發生在小兒期(6~12歲),可發生在兒童的任何時期,但以5~7歲為多見,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後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兒期,偶有夢遊症的比例為15,頻繁發生的比率為1~6。男多於女。同一家族內夢遊症發生率高,這說明夢遊症有一定遺傳性。
治療夢遊症時,必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同時進行。應該去除不良的精神因素,消除焦慮、恐懼和緊張的情緒,改善其環境,使之注意勞逸結合和體育鍛煉;同時,根據其不同年齡輔以適當劑量的鎮靜安眠藥物,如安定、眠爾通、利眠寧等。據報道,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於臨睡前口服丙咪嗪,也有較好的效果。在夢遊剛發作時,及時喚醒他,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
厭惡療法:馬克·吐溫曾惡作劇式地對一個夢遊者說,只要在床前撒上一把圖釘,保準夢遊可治好。雖然此法具有傷害性而難以叫人接受,但它很合心理治療的原理。治療夢遊症最直截了當的方法仍是厭惡療法,只是施行的方式要溫和得多。透過病因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夢遊多少是一種象徵性的願望補償,透過厭惡療法把夢遊者從夢中喊醒,打破了夢遊者的行為定式,使這種下意識的行為達不到目的,那麼夢遊就會逐漸消退。
有一個人夢遊時常把一支裝有彈藥的獵槍對準自己的妻子,這種危險的舉動攪得生活得不到安寧。治療方法很簡單,讓妻子睡床的外側,丈夫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