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辭雁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天後,泰德城和梅林城的情況全部呈現在蘇政面前。
議事廳內,蘇政叫上了克里斯和雷鳴,還有賀箐也在一旁。
就兩城的情況和蘇新城的情況進行討論。
首先是對三座城邦進行了對比,蘇政終於知道什麼叫井底之蛙了!蘇政屬實是沒有想到,當城主能富到如此流油。
事實上三城之間差別並不大,都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但領地內人口上卻有巨大差異,蘇新城只有5千餘人,而泰德城高達2萬多人,梅林城也有1萬多人。
三城之間城邦內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差不多,不過泰德城採取的是強制性稅收,也就是按人頭交固定稅,每個人頭是80銅幣,這就導致有些每年收入只有一百多銅幣的人幾乎一大半收入都要交稅,生活的苦不堪言。
而梅林城和蘇新城一樣是按率交稅,但蘇新城只有10,而梅林城是22。
泰德城一年的稅收就超過120萬銅幣,還有糧食收入和泰德家族的產業收入,蘇新城根本就沒法和這比。
梅林城一年的稅收是40萬左右,和蘇新城相比,是兩倍的人口卻有五倍的收入。
泰德城在農村一樣是強制固定稅收,每個人每年要交3千斤,是每個人,而不會是每戶。只要農村的家庭裡面滿16週歲的孩子,就要交稅,相當於10畝地的產量!
而生產力落後的時代,產量是不固定的,不一定每次每畝產量都能達到300斤,甚至產量只有一百斤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所以泰德城的農村人口平均每人種植土地超過30畝,否則很難養活一家人,並且家裡面必須有一些存糧,否則一旦遇上強徵或者大災,那就得逃荒成流民。
泰德城的總耕地達到了15萬畝,每年稅糧超過150萬斤。
另外泰德城有個讓蘇政驚奇的舉措,那就是對於不自己耕種,而是耕地出租的出去的,是按每畝上交一半的稅糧,再加上交易稅等等稅收。
這樣小地主根本沒餘糧使用僱農,而自由民小地主更是連奴隸都沒法使用,奴隸甚至不用逃到蘇新城,泰德城都允許黑戶直接落戶,因此居然遏制住了小地主的土地兼併,整個泰德城的農村只有男爵和子爵地主,依靠壓榨奴隸耕地獲利。
這一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貴族的利益,遏制了自由民富商的發展。
“目前泰德城可支配的銅幣約1703萬,其他金銀珠寶不計其數,總價值超過3000萬,糧庫中囤糧400萬斤。
梅林城賬上的資金還有70萬,糧庫中囤糧61萬斤。”
克里斯興奮的說完,又無奈的搖了搖頭笑道:
“這梅林城就是把伯爵的私人財產轉移走了,留給我們的也比我們城現在掏空家底要多得多。”
這吳城尉上報的梅林城資金,還是在吳城尉和黃家把大量財富轉移走了之後,孝敬給蘇政的一點小錢,就堪比蘇新城二十年的淨收入。
蘇政看著資料也是難以置信,自己掏空家底,把褲衩子都當了,還不及人家泰德城一年的稅收!
稅設定的高不僅城主府收入更高,而且平民的生產力也能發揮的更高。
蘇新城農村人口大概1千多人,而農田只有1萬多畝畝,平均下來每個人才耕種了13畝地,就能在稅後養活一個人,而且還綽綽有餘,還不需要擔心強徵和天災,和泰德城人均耕種30畝,梅林城人均耕種25畝相比,直接少了一半還不止。
城鎮人口的收入也是,雖然看似平民收入平均起來都差不多,可別忘了蘇新城幾乎沒有失業者,而泰德城的乞丐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勢力,這樣就意味著貧富差距非常大,有平民的收入是遠高於平均值的。
“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