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第1/2頁)
沉筱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洗襟臺無聲矗立在夜風中,天上星子蕭疏,過了中夜,洗襟臺下只留了一老一小兩個值宿的官兵。本來也是,一個樓臺麼,有什麼好守的,何況外圍還有駐軍呢。
兩個官兵也不大提得起幹勁,駐守洗襟臺,本來光宗耀祖的一樁差事,臨到樓臺快建成了,京中先是傳出了買賣名額的案子,後來又說什麼當年洗襟臺的坍塌和老太傅有關,眼下各地士人聯名上書,要求停止重建洗襟臺,甚至有人稱是隻有推倒重建的樓臺,才能真正警示世人。
官兵心道是管不了那麼多了,朝廷愛怎麼辦怎麼辦吧,反正礙不著他們,兩人守在樓臺下,想著年節近了,反倒聊起過年要置什麼年貨。
不知過了多久,近處傳來轆轆的車輪聲,小官兵警覺,見一輛馬車在道旁停駐,立刻起身問道:「什麼人?」
馬車上下來兩人。一人背著書箱,看打扮是一名僕從。另一人穿著一襲青衫,周身的氣澤溫潤得像白雲出岫,可他的目光卻有些涼,整個人像在風霜裡浸過一遭。
或許是沒穿官袍,等走近了,老官兵才認出這人,愣道:「張大人?」
「張大人,您怎麼來了?」
大案將結,朝廷接連處置了一大批人,老官兵也不知道張遠岫有沒有被牽連,看他平安無事地出現在這裡,想來應該無罪,是故畢恭畢敬地問,「是朝廷派您繼續過來督工的麼?」
張遠岫不置可否,許久,才說:「我來看看。」
他抬目望向洗襟臺,「建好了麼?」
「快了,就差臺下一個豐碑還沒刻字,臺子上祭祀用的祠臺還沒打掃。」老官兵說,「眼下不各地士人不是鬧麼,這邊已經停工好幾日了,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勤等著朝廷吩咐呢。」
張遠岫聽了這話,目光落在左手旁尚未刻字的豐碑。
曾幾何時,昭化帝希望這豐碑上能刻上自己的年號,而他希望抹去「昭化」二字,只留滄浪洗襟計程車子的名諱。
「我……上去看看。」張遠岫說。
新築的洗襟臺遵循了舊的圖紙,古拙巍峨,一百零八級石階蜿蜒往上,每層都是三十六級。它沒有像從前的洗襟臺一樣建在山腰,而是修在了兩山之間的避風處,直到登上了樓臺頂,才感受到冬夜寒風。
舊的洗襟臺,張遠岫見到時已經坍塌,至於這座新的,他此前在督工時還沒建好。
所以這洗襟臺頂,張遠岫從前一次都沒登上來過。
眼下站在這裡,只覺兩山蒼茫,天地廣大,而樓臺其實渺小。
張遠岫想起張正清曾說「前人之志今人承之」,想起「柏楊山間,將有高臺入雲間」。
呵,這就是他們兄弟二人心心念念要建成的臺子麼?
豈不知那蒼天白雲之遠,即便站在樓臺之上探出手,依然有萬萬丈之遙。
張遠岫覺得自己真是不合時宜,五年多前到這裡,滿目慘景皆不入眼,唯有刻骨的思兄之情蓋過一切人間哀慟。
而今到此,極目所見皆是山河平靜,那樓臺坍塌喪生無數的可怖才姍姍來遲,他這才想到原來除了張正清,還有許多人喪生在這樓臺之下。
舊日廢墟尚且藏在月光照不透的地方被一把火燒得荒涼,他們居然在鄰處另起高臺。
「白泉,備筆墨吧。」
書童低低地應了聲是,以書箱作案,鋪好紙張,兩個官兵舉著火把上前照亮。官兵不識字,不知道張遠岫寫了什麼,依稀間只見張遠岫執筆的側顏沉靜而溫和,讓人不由想起他別稱,忘塵公子。
信很快寫好了,張遠岫把信封好,又從袖囊裡取出一個錦囊,連並著信一齊交給身後兩個官兵,「你們去東安尋章蘭若章大人,請他派人快馬上京,把錦囊交給小昭王,把信書呈遞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