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字無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住俄軍的前進,以便德軍首先擊敗法國,而後,德軍調頭東向,與奧軍會合,共同對付俄軍,給俄軍以決定性的打擊。
但是所謂意見分歧,也只不過是行動方法問題而已。
德國方面堅持,首先要在法國取得決定性的成果,因而只想在東方保留最少量的兵力。但是一些政治上地原因妨礙了德軍統帥部從東普魯士撤軍,迫使他們改在維斯瓦河地區進行扼守。這一行為導致了東線戰場上地尷尬局面,雖然在戰爭結束後有的軍事專家認為,如果德軍從東普魯士堅守而不是在維斯瓦河地區與俄軍對峙,東線地戰況必然會走向另一種結果。
而奧國人則受了他們總參謀長康拉德的影響,希望立即發動一次進攻,以便使俄國的戰爭機器拋錨。因為這個想法可能對德國有利,能使德軍在法國進行決戰時不至受到俄軍的幹擾,所以德軍統帥部也就同意了奧國人的建議。
康拉德提出的計劃是,首先用兩個軍團的兵力從東北方向攻入波蘭,再以兩個軍團的兵力部署在它們的東面,以便從右翼掩護這兩個軍團的進攻。
在敵人營壘當中,情況也是一樣。同盟者的一方對另一方的戰略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無論從軍事原因,還是從政治原因來說,俄軍統帥部都是希望首先集中全力來對付奧國。因為在此時期,奧地利正是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很容易被擊倒。
如果只留下一個德國,就可以等候全國完成總動員以後再來從容應付。可是,法國人的看法卻與此完全不同。他們希望首先減輕德軍對於他們本身的壓力,因而力主俄軍同時攻擊奧國和德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