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弦/秦志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顧恩宇失蹤(1)
渤海灣的戰事牽動了北京紫禁城。
對於日本的野心,朝廷上下是早已有所警惕的,上至慈禧、光緒,下至各位王公大臣,就連最昏庸的紈絝公子也知道日本想佔中國的土地,並且都氣憤不已。但不幸的是,真正冷靜下來研究中日關係、明白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人卻是少數,並且這些人多半不掌握財權。
光緒皇帝年輕氣盛,聽不得說中國不如別人的話,他周圍的臣子親信多是翁同龢清流派的一幫文人,對於掌軍權的李鴻章,總是怕他權力過大,因此對於李鴻章和丁汝昌多次提出要加強海軍建設的摺子總是駁回不批,甚至在光緒十七年暫停了兩年籌餉,致使船隻陳舊、彈藥缺乏。主艦&ldo;定遠&rdo;、&ldo;鎮遠&rdo;號上10寸的大開花彈只有一枚。現在打起仗來了,卻又主張堅決迎戰,豈不知中國軍力已不如日本,這個仗怎麼打?
而李鴻章本是一個不想和外國人打仗的人,他總是幻想著能有20年和平環境讓中國強大起來,但不幸的是,他卻連兩年的和平環境也沒有遇到。他的一切洋務活動和建軍事業都只能是發育不良,如同種在花房中的松樹,長不出堅硬的枝幹,經不起風霜。可他十分固執,總是在不停地幻想,又總是不停地被現實無情地擊敗, 處在十分矛盾和尷尬的境地。如今羽翼豐滿的日本人打了進來,李鴻章心中堅持認為此仗中國難以打贏,卻又不能對皇上明說。因為他知道,大清國庫吃緊不是一日之病,而已是病入膏肓,積重難返了。他雖是漢人官員中權力最大的一個,但畢竟清朝是滿人的天下,有了功勞歸葉赫那拉,出了婁子卻可以推到漢官身上去。再加上用幾千萬兩銀子給老佛爺造頤和園過六十壽辰是不能反對的,所以他這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夾在當中真是進退兩難。他辦洋務二十幾年,號稱建了亞洲第一的海軍,現在怎麼能說不如一個蕞爾之國呢?那不是宣佈自己的失敗,也宣佈了朝廷的失敗嗎?朝廷失敗不就是中國的失敗嗎?這罪名還得了呀?所以他一方面一定要強撐面子,只能把苦水往肚裡咽。另一方面,他只有積極地向其他各國求援,&ldo;以夷治夷&rdo;是他一貫的外交策略。他寄希望於借俄國或英國的力量來挾制日本,限制其野心。
日本人開炮的第二天,北京下起了大雨。一清早,光緒帝便在勤政殿召開御前會議。大臣們齊刷刷地跪了一地。李鴻章、慶親王奕劻以及載漪、載瀾、程璧、吳大澂、陸鳳翔等一大批王公大臣都到了,心情沉重地商議著對策。
程璧是清流派幹將,第一個站出來侃侃而談:&ldo;日本對我大清覬覦已久,此次竟置《萬國公約》於不顧,對我不宣而戰,猖狂已極。臣等以為應立即照會各國,向日本宣戰,互撤公使,斷絕外交。並命丁汝昌率北洋水師直取東京。&rdo;
光緒帝面有激憤之色,微微點頭,問李鴻章:&ldo;李中堂,你以為如何啊?&rdo;
李鴻章知道,光緒皇帝希望他也如此激憤,並能立下保證,指揮中國的軍艦把日本的軍艦打得稀里嘩啦,最後直搗東京。那是多麼痛快,多麼長中國人的志氣呀!但是,他實在是沒有這個本事,實在是無法表這個態。然而,他又不能把實話全說出來。所以他只能迂迴繞圈子,語氣十分謹慎地說:&ldo;回皇上,日本不講信義,先行開戰,自應向各國告知詳情,取得各國之同情。至於北洋水師,臣已命丁汝昌率艦隊在渤海灣密切防守……&rdo;
程璧一聽,立即打斷他的話質問道:&ldo;中堂大人,&l;密切防守&r;是不是說等著日本海軍來打我們呀?&rdo;
光緒帝也氣憤地責問道:&ldo;對呀,為什麼不向他們進攻?&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