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第1/2頁)
肥皂有點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貴族眼中,百姓往往是任人魚肉的存在,哪裡是什麼大勢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百姓的人數加起來,都不知道要超過軍隊多少倍了。
莊容還有些疑惑不解。
南一他們也沒有多作停留,而是直接帶著軍隊南上了。
而莊容,也大概知道,南一說的拉攏百姓是怎麼回事了。
只見,後勤的隊伍,運來了一車又一車的紙張。
莊容還在驚訝,又是同樣的計謀嗎?只是這陸陸續續運來的紙張是不是也太多了。
光是抄錄這麼多份檄文,都是無法想像的。
結果拿起一張一看,卻發現上面的內容有所改變了。
上面的內容大概是,南離的聖人回來了,給南離的百姓帶來了天大的福利回來了。
上面是一種名叫水稻的作物,能夠比粟米的產量高出三倍到五倍。
以後,南離的百姓憑藉水稻,別說餓肚子了,還能富甲天下。
南離多水,其實南離才是最適合種植水稻的國家。
當然,將水稻拿出來給南一作籌碼,北涼朝廷也是答應了的。
因為,第一,北涼因為水源問題,水稻不可能無限種植,實在太可惜了,所以莫少珩促進了一條國書條約,讓南離利用天然的地理環境幫北涼種水稻。
也就是收購條約,北涼可優先收購南離種植的水稻。
這樣,北涼能真正突破因為貧瘠而糧產不豐的困境,畢竟商業再發達,也未必買得到糧食。
南離也可以因為出售水稻而賺錢和自給自己。
雙贏的局面。
當然,前提條件是,北涼和南離必須永修同好才行。
第二,南一是莫少珩的學生,哪怕不給南離水稻,南一應該也能找到水稻的來歷。
沒辦法,南一跟在莫少珩身邊學習,是嫡傳的弟子,見證了很多北涼崛起的事件,水稻是不可能獨享保得住的。
還不如這時候拿出來錦上添花,作兩國之人情。
北涼和南離永修同好,這本就是莫少珩想要看到了。
還是那句話,莫少珩雖然生於北涼,卻長在南離,若說對南離沒有半點感情,也不可能。
南離雖然因為賣絲綢富裕了不少,但絲綢一直掌握在皇室貴族手上,富裕的可不是百姓。
而水稻,才是真正的能讓南離百姓吃飽飯,過上好日子的東西。
這紙上的內容一點都不隱晦地表示,只有司馬可堯重新回歸離都,重新回歸那個位置的那一刻,百姓就能不再畏懼飢餓。
幾倍產量的糧食啊,吃飽飯的保證啊,對百姓而言,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比讓他們吃飽飯更重要了。
再說,司馬可堯本來就是他們南離的聖人,是那個親王陰險狠辣,喪盡天良,做了本應該被天下唾罵之事,才逼迫得他們的聖人背井離鄉。
現在聖人帶著天下百姓的希望回歸,無論從道義上來說,還是他們自身利益來說,他們還有其他選擇?
訊息一出,恐怕要震驚整個南離了。
而看似困難重重的關隘,一但不得民心,就將變得脆弱無比。
想像一下,軍隊之中計程車兵,他們為何參·軍?多數都是為了讓家裡吃飽飯過上好日子,多數是為了保家衛國。
但這時候卻是在讓他們當叛軍啊,還讓他們阻止自己的父母妻兒吃個飽飯。
一但軍中計程車兵都這麼想,那些所謂的關隘,可不就跟紙糊的一樣了。
而,這一車一車的紙張,哪怕這些士兵和百姓沒有這樣的想法,也會讓他們產生這種想法的。
莊容:「……」
身體都有一些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