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頁)
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獨特又珍貴,你該嚐嚐,當然要慢慢來——這不單是出於禮儀和欣賞的需要,而且是要最大限度地體味飲茶之趣。這可是從155年前的顧倍之(kouhatTehou)那裡學到的著名訓誡。他當年在吃甘蔗時,總是慢悠悠地不肯立刻去啃那多汁的精髓部分,他為此解釋說——餓得慢條斯理地讓自己進入最美妙的境界。’你有沒有研究一下中國偉大的古典名著?”
康維回答說只是稍微瞭解其中一小部分。他知道這場拐彎抹角的談話將按照常規一直持續到茶碗撤下為止;然而他發現這茶還遠遠沒有添夠,且不說他如何地渴望聽聽香格里拉的歷史。無疑,大喇嘛身上有某些顧他之那種從容不迫的特徵。
終了,又一個神秘兮兮的手勢之後,那僕人輕手輕腳地進來隨即又出去了。這回,大喇嘛開門見山講開了:
“親愛的康維,也許你對藏族歷史的大致情況並不陌生。我從張那裡瞭解到,你們這幾天來充分地利用我們的圖書室,你無疑已經對有關這些地區粗略卻異常有趣的歷史記載進行過研究。無論如何,你都會了解到中世紀時代聶斯托裡派基督教在整個亞洲都廣為流傳,即使在它衰落之後很長一段時期其影響仍舊延續著。問世紀,一場基督教復興運動直接從羅馬發起,透過那些英勇的耶穌會傳教士的推動與促進,我說,他們雲遊四海的經歷比從聖·帕爾的書上讀到的還有趣得多。漸漸地教會在廣大的地域找到了立足之地,這是件了不起的事,可至今仍然沒有被很多歐洲人所瞭解的一個事實是基督教會在拉薩業已存在了38年。起初是於1719年從北京傳入的,當時有四名天主教方濟各會的託缽修道士發起了一次尋找有可能在窮鄉僻壤仍有幸存的聶斯托裡信仰殘餘的活動。
“他們朝西南行進了好幾個月,到蘭州和科隆就遭遇上了困難,這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途中有三個人喪了命,而第四個也差不多半死。無意中絆了一跤,躍進那條至今仍是進入藍月山谷唯一通道的岩石隘道之中。就在那兒他驚喜地發現了一群友善可親並且生活富裕的人們,他們都爭先展示了山谷最古老的傳統——對陌生人的熱情和殷勤。很快他就恢復了健康並開始講經傳道。這裡的人雖都是佛教徒,卻很願意聽他的,因而他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功。那時在同一座山樑上還有一座古老的喇嘛寺,但已處於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衰落之中,而隨著這位方濟各修道士收穫不斷增多,他萌發了在同一個風水寶地建一座基督教修道院的構想,在他的督促下,老的建築得到修繕並進行了大範圍的重建,而他本人從1734年開始在這裡生活,當時他53歲。
“現在讓我告訴你有關他的一些事情。他名叫佩勞爾特,按出生地應是盧森堡人。在投身遠東佈道團之前他曾就讀於巴黎大學、波倫亞大學和別的幾所大學,他可以說是個學者,有關他早年生平的記錄卻少之又少,但無論如何對於他那時的年齡和職業而言這並不奇怪。他酷愛音樂和美術,對語言有很強的悟性,在他確立職業方向之前他遍嚐了人間所有的凡俗樂趣。在他的青年時代瑪普蘭魁特正在打仗,他切身地明白戰爭和侵略的殘酷和恐怖。他長得結實健壯;他來到山谷最初的幾年裡和別人一樣憑自己的雙手勞動,養花種菜,向那裡的居民學習同時也教教他們。他在山谷中發現了數眼金礦,但並不很熱衷於這個;他更感興趣的是當地的植物和藥材。他謙恭溫和而且絕不執拗頑固,他反對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但找不出任何理由去斥責這裡普遍盛行的對坦加司果的偏愛,這是因為這種果子被認為有治療效能,但這東西那麼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有一種溫和的麻痺作用。實際上佩勞爾特本人多少也有些上痛了;他就是這樣接受和寬容當地生活所賦予的一切,他發現這沒有什麼壞處,而且很痛快,作為回報他也把西方的珍寶給了這裡,他不是個禁放主義者;他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