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4頁)
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誤農活,而只有三四百人的主力團兵,三個村加起來還是養得起,而且也能夠陪養出一支精銳的團兵來。其他人半耕半練兵也不會誤了農活,在必要的時侯,也有足夠的人手。這樣安排留出的餘地就很大了。
同時還決定,日後民團的行動,將由三名村長和商毅四個人一起協議決定;而民團的訓練、獎罰、指揮,則由商毅全面付責,唐鎮、黃東嶺和趙英豪三人出任副團練教頭。
就這樣,三村聯合的民團終於組建起來。
第三十六章 編制民團
“練團自保,護村保民!練團自保,護村保民!”隨著團兵們一陣高昂的口號聲,排列著整齊的隊伍,在田間大道上齊步前進,也引得不少路人住足觀看。
“立定!”
在清水村外的一片空白打穀場上,團兵隊伍隨著商毅的發令,一齊住足停步。這裡本來是村外打穀曬穀的地方,位置十分寬闊,而且還有幾間庫房。因為現在秋收以經過了,打穀曬穀也都以經結束,庫房也都閒置下來,因此也暫時用來充做團兵操練的場所。
商毅滿意的看了看面前排列整齊的隊伍,雖然和後世的閱兵方陣還沒法相比,但也以經初具規模,有了一些民兵的樣子。而在半個月的時間能夠有這樣的效果,以經相當不錯了。
原來經過了三個村的反覆協商的討論之後,終於決定,三村聯合民團的總部設在清水村,大體分為三個部份:主力團,輔助團和少年團。
主力團是在三個村的一千七百多名青壯年中,經過商毅的嚴格測試和反覆挑選,終於選出了三百一十六名精壯的村民組成,基本脫離農業生產,實行全天候統一訓練。商毅原來還打算把主力團單獨從各村分離出來,另建一處兵舍,進行全封閉管理,但目前的條件還不成熟,只能暫時還是各自住在各自村裡,早上集合,統一訓練。而每名團兵每個月發給五錢白銀和五斗米的月錢。同時還管一餐中飯。
在明末時期,一名普通計程車兵一個月的軍餉也就在二兩白銀左右,少數精銳部隊可以達到三到四兩的標準。如果是在正常時期,這個收入還比一般平民略好一點,但明末的糧價走高,一石米價基本都不會低於三兩白銀,有時會高到六七兩白銀一石。再加上層層剋扣,真實落到士兵頭上的,所剩無幾。跟本不夠養活自己和家人,只能靠劫掠百姓。因此明末的明軍軍紀敗壞,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儘管團兵的月錢不高,但五斗米合後世有三十多公斤,基本免強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加上團兵自己也有田地,自己雖然耕種不了,但可以由家人耕種,也可以租給其他人,收取田租。因此總體來看,加入主力團之後,家庭收入還是會比過去略高一些。
輔助團是除主力團之外的全部青壯年村民,按三個村的地區各自分組,實行半耕半伍,在農忙時從事農業生產,農閒時毎天上午下午各訓練一個時辰,並管中飯。而在其他時間毎天只進行一個時辰的訓練,不管飯。
少年團是由各村十四歲至十八歲的少年組成,按自願報名,不做強求。訓練的時間也和輔助團一樣。不過少年們大多都喜歡打仗訓練,因此三個村裡絕大部份少年都報名參加,一共收到二百七十七人。
這樣一來,三村聯合民團全部加起來的總人數超過了兩千人。
在編制上,商毅將主力團的團兵打散,進行自由分配,將團兵分為五隊,每隊六十人,設隊長一名。第一隊的隊長由商毅自己兼任,第二隊的隊長是八角臺村村長黃東山的兒子黃震,第三隊的隊長是十里屯村的趙英傑,第四隊的隊長是蔣義屈、第五隊的隊長是鮑銅鋼。這樣雖然把團兵各村區別打亂,但三個村都有隊長的人選,也基本兼顧到了各方面的利益。
剩下的十六名團兵組成一個偵察隊,隊長由周奇和吳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