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參宿四的科研專案 (第2/3頁)
少一尾的九尾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錯,再加上這會正是入夜時刻,月明星啟,稀疏的星星在掛在黑色的幕布上清晰明亮。
而在東方,那裡有著一群明亮的星星在閃耀。
那是獵戶星座,它在夜空中很容易辨認,構成它主體的恆星有七顆,其中的四顆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四邊形,在四邊形中間的三顆恆星斜排成一條直線。
在這一群星星中,最上方左邊肩膀有一顆與眾不同的星星,它散發著肉眼可見橙紅色光芒,與其他的星星散發清冷的白光完全不同。
這顆恆星叫做參宿四,也是他這次觀測物件。
參宿四在北半球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不過冬天才是最佳的觀測實際,特別是在年底十二月時最容易找到,它在黃昏時從東方升起,位於獵戶座的肩部。
從地球上用肉眼看去,它可能就指甲蓋差不多大小。
但是在六百四十光年之外,它卻是一顆比太陽要大的多的恆星。
從物理上來說,參宿四目前的膨脹半徑大約為8個天文單位(au)。
如果你把它放在太陽系的中心,參宿四可能會一直延伸到木星的軌道之外。
也就說,如果它位於太陽系的中心,它的表面會超越小行星帶,並抵達並超越木星的軌道,完全地席捲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甚至有些人還會認為它足以吞噬掉小行星帶和木星。
之所以有這種認知偏差,是因為距離太過遙遠,導致人們無法對其進行估算準確的直徑造成的。
除此之外,參宿四本身也在週期性的改變它的形狀,再加上光度變化變星脈動理論、和角直徑隨著波長改變,以及參宿四有一些複雜的、不對稱的包層等等,都讓它的精準直徑無法判斷。
對於這顆質量龐大,但生命已經走到了晚年的恆星,徐川是很感興趣的。
它身上謎題很多,如果能解開一部分,那都是創歷史記錄的。
現在天文觀測裝置申請下來了,意味著再有一週的時間就能對其進行研究了。
.......
從導師的辦公室回到宿舍,徐川暫時放下了對‘質子半徑之謎’的研究,將注意力轉向了參宿四。
在此之前,他已經收集了不少參宿四的資訊、從基本星體引數到照片,再到參宿四延伸大氣層的復動力學以及羽流氣體噴射等等。
這些東西他已經看過一遍了,但至今都覺得神奇。
就好比2009年的時候,澳洲紅外研究所進行的一項紅外干涉測量研究表示,自1993年以來,參宿四已經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萎縮了15%,但其視星等卻沒有明顯變暗。
也就是說,它的體積縮小了15%,但是亮度卻沒變,既沒有變亮,也沒有變暗。
就好比一個兩百斤的胖子掉了三十斤,變成了一百七十斤,看上去卻依舊是原先肥胖的模樣一樣。
這不科學。
儘管後面科學家給出了一些解釋,比如這種明顯的收縮可能是由恆星延伸大氣層中的殼層活動,亦或者是恆星物質大量流失造成的。
但這些解釋都有著自己的缺陷。
比如如果是恆星延伸大氣層中的殼層活動造成體積變小的話,那麼參宿四的亮度應該會得到顯著的提升,而不是幾乎沒有變化。
因為如果是參宿四大氣層中的殼層活動縮小的話,那麼伴隨著縮小,恆星的密度會越來越大,而殼層中的氫氦等材料會參與進核聚變反應中去,亮度則會明顯提升,而不是幾乎沒有變化。
這就像是打鐵,當一塊燒紅的鐵在鍛打錘的衝擊下體積變小的時候,表面的紅色也會逐漸轉變成熾熱的白色。
雖然這樣形容有點不恰當,但很形象。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