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確實。”
陸蔓君聽他們七嘴八舌給意見,自己心裡也煩亂得很。霍榮亨確實是足夠堅強的,但是他和舅舅幾年感情,也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吧。他才十八歲,這樣的壓力,這樣的打擊他能承受得住嗎?
這時,電視機裡傳來一段播報。
“據悉,今早十點,霍榮亨在中環霍氏大樓內召開記者招待會,正式公開備受關注的上環重建計劃。”
陸蔓君回頭看去,見電視機裡出現了霍榮亨走上主席臺的畫面。他表情肅穆,穿一身簡約黑色西裝,黑皮鞋。他在助手指引下走到自己的位置上。他點點頭,示意助手離開。
楊偉把花生往自己嘴裡拋:“看吧,我就說了。”
陸蔓君聽見那句“上環重建計劃”,心裡隱隱有點不好的預感。
朱瑜和梁超美都忍不住回頭瞪他:“噓!”又齊刷刷轉頭,目不轉睛往電視螢幕看,太帥了。
霍榮亨握住手裡的麥克風,宣佈了上環準備重建的幾個地段,又宣佈了承建商在招標中,很快會公佈之類的。這一項舉措是楊偉所說的,樹立威信的關鍵專案。受樓市低谷影響,上環地皮價格不高,霍榮亨幾乎沒花多少錢買回來的。如果這一次成功重建,盈利報表就非常漂亮。
記者舉手提問:“是準備將上環的民宅改建成高樓嗎?”
霍榮亨:“是,目前全港民宅樓高不超過六層。如果改建成高樓,可以容納更多租戶。”他低頭看了下稿子,“這一次重建,預計創造至少一千個就業崗位,政府也很支援這一項改建計劃。我們的目標是改造成小中環。”
又有記者舉手:“在收樓方面會有壓力嗎?比如老商戶在這邊幾十年,可能不願離開。”
霍榮亨:“阻力肯定會有。不過我們承諾,住宅業主可以在物業落成後,優先以市價認購單位。商戶業主可以優先以市價租用鋪位。”
那記者問:“建起高樓大廈後,上環的騎樓會不會因此大幅減少?”
霍榮亨這一次沒有迅速回答,沉默了大約幾秒後,才說:“社會是要往前發展的。要進步,這是必然的犧牲。”
後面霍榮亨再說些什麼,陸蔓君都聽不見了。她從聽見重建地段開始,耳朵開始嗡嗡響,像被誰狠狠抽了一記,幾乎沒了反應。她的心臟捏緊了。因為這重建計劃裡包括了她住了五年的上環歡喜街。在她印象中,後世上環還保留著一些老建築,一些騎樓的。怎麼會重建成為下一個中環呢?她不想相信,然而霍榮亨的聲音特別清晰,穿透空氣,直通往耳膜,震得她沒法思考。
“要進步,這是必然的犧牲。”
她一瞬間想了很多。她讀了兩年的天台小學,姨父辛辛苦苦保住的陳記裁縫,只有一盞吊扇但是住了好幾年的老屋子……
那熱心的左鄰右里,愛打麻將的黃師奶,看英文信的肥叔……
她常常去的文具店、賣白糖糕的包子鋪,榕樹頭的大排檔,那用來擋雨的騎樓啊……
這一切一切,可能就沒了。在短短時間裡,會變成一棟棟嶄新的高樓大廈。新地價貴,承擔不起的他們只能搬走。以後呢,各散東西。想要再重新聚在一起,閒了在榕樹底下嗑瓜子,難了。
她再度抬起眼,看見電視螢幕裡那冷酷無情的臉,他已經結束採訪,整理了下外套,在保鏢護送下離開。看著曾經熟悉的背影,她的心一陣冷一陣熱的,感覺電視螢幕裡那人,她好像突然不認識了。
第153章 上環重建專案2
第二天,陸蔓君回歡喜街。她坐在那開足了冷氣的車裡,睜著眼睛看車窗外景色變化著。那一根根騎樓柱上,還是幾年前那紅油漆寫的字。米鋪前停了一輛老大米板車,放滿了麻布袋子,裡面裝的是白米。有個高大男人走出來,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