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哈雷彗星每七十多年回歸一次,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系的邊緣地區,即使用現代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人的一生能見到一次哈雷彗星就很幸運了,一般來說,人的壽命只有70歲左右,因此一個人很少能兩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ldo;老壽星&rdo;才有這種機會,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咿呀學語的幼年,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蹣跚的晚年了。

或許這就是巧合吧,馬克?吐溫在1909年的時候,已經是風燭殘年了。當時,天文學家已經能準確計算哈雷彗星的回歸日期和最佳觀測地點。報紙上報到了哈雷彗星準確的回歸日期是在1910年的4月20日,這一天成為全球人期盼的日子。馬克?吐溫也是其中一個,當時他已經沒有再多活幾年的想法了,他只是希望能夠看一次哈雷彗星。也就是說,他必須要活到1910年的4月20日。

他在日記裡寫道:我出生在哈雷彗星出現的那一年,明年它再次出現的時候,我能夠隨他離去。這完全是個巧合,在哈雷彗星再次出現的那個夜晚,馬克?吐溫真的再次看到了。但是,隨後的第二天清晨,馬克?吐溫就離開了人世。真的印證了他自己的話:隨著哈雷彗星而來,又隨著哈雷彗星而去。

馬克?吐溫的寫作風格獨具特色,熔幽默與諷刺一體,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悟,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傑作,又是悲天憫人的大書!他的這種現實主義與當年哈雷發現彗星時的態度又何嘗不是一樣呢?難道這位偉大的作家跟哈雷彗星之間真的有什麼特殊的聯絡嗎?

這是個非常讓人驚訝的巧合。其實,世界上與馬克?吐溫同日生死的人應該還有,只是他們不如馬克?吐溫這樣出名罷了。

奇怪的響聲

貝爾納魯特?卡金斯基,是蘇聯著名的感測資訊研究專家。但是在他真正投入感測資訊的研究工作之前,還有著一段奇異故事,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故事發生在1918年8月末的提比裡西。當時的卡金斯基,有一個19歲的好友,兩人交往甚好。然而不幸的是已經臥病在床好幾周了;又因為兩家相距很近僅一千餘米,所以在每天的工作之餘,卡金斯基都會到家來探望一會兒。

一天夜晚,因為感覺實在太累,剛從朋友家回來的卡金斯基,一倒頭便睡著了。這是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忽然,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騰的,卡金斯基一陣顫抖,心裡似乎打了一個冷噤,只感覺一個混沌的寒意突然在心口閃現,冷得讓人難以呼吸。那響聲,依然還在耳邊環繞著,是那樣的真切,卡金斯基可以確信那是銀調羹與玻璃杯撞擊的聲音。

清醒過來的卡金斯基,開始以為是老鼠在作怪,在家裡的老鼠總是這樣的猖狂。然而,結果有一點點的讓卡金斯基失望了。他起身開啟檯燈並向桌上掃視著,沒有發現羹匙,也沒有看到意料中的玻璃杯,老鼠更是無影無蹤。滿面狐疑的卡金斯基看了看錶,正是凌晨的兩點鐘。疲勞至極的卡金斯基帶著點點遺憾,很自然地又關上了檯燈,安然地躺下睡著了。

第二天下班後,卡金斯基像往常一樣,剛下班就又向家走去。今天的他,心裡老感覺到不安,老感覺發生了點什麼,越走近家,這樣的感覺越是強烈。才剛到家門口,卡金斯基終於明白了,原來家出事了,他的好友已經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的母親坐在床邊,眼淚不住地流著。卡金斯基也在幫著整理朋友的屍體。在抬屍體進棺材的時候,他偶然的碰到了枕邊的一張小桌子‐‐&ldo;叮&rdo;‐‐一種銀器的音響傳到耳邊,卡金斯基不禁打了一個冷戰,渾身冷汗直冒。他僵硬地轉著頭,呆呆地看著傳來響聲的方向,看著那桌子上放著一個銀調羹的玻璃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核諧地球

核諧地球

我好
關於核諧地球: 科學技術的發展,會讓人類生活的更幸福!但石油資源的枯竭,人類陷入了能源危機。好在科技的發展,重核裂變技術的成熟,使人類進入到核能加智慧大時代,反制核武器的技術使核威懾失去意義,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開始銷燬核武器,銷燬核武器的核料用來給人類提供核能。人類從此進入一個核科學與技術和諧發展的社會,核能利用與社會、環境、文化的和諧共存的地球!
科幻 連載 17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