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整個日德蘭半島便為普奧軍隊所控 制。戰爭的程序如俾斯麥之所料,丹麥向英、法求援,列強作壁上觀。丹麥 完全孤立,向普奧求和。5 月 12 日,締結停戰協定,丹麥答應讓出石‐荷。
1865 年 8 月 14‐20 日,普奧簽訂了分享戰利品的加斯坦因專約,規定: 石‐荷為普奧共有,但分別管理。奧管南面的荷爾斯坦因,普管北面的石勒 蘇益格;荷的首府基爾港的防務委託普軍擔任,鄂爾登堡由普奧軍隊聯防; 普魯士有權建築經荷爾斯坦因境內的鐵路,設定電報以及開鑿北海通波羅的 海的運河。
又是&ldo;共有&rdo;,又是&ldo;分管&rdo;;又是南,又是北,為什麼要弄得如此復 雜呢?維也納的政治家曾稱專約是&ldo;沒有謎底的謎語&rdo;。其實,俾斯麥的用 意很清楚,他在為普奧衝突埋下伏筆。試想,奧地利地處南德,荷地處北德
海邊,中間橫著普魯士,奧要真正掌握荷,會有多大麻煩?奧管荷,普管石, 由普至石必經荷,普魯士就不能利用&ldo;共有&rdo;、&ldo;過道&rdo;製造事端嗎?因此, 這個&ldo;謎底&rdo;在俾斯麥那裡早就有了。用他的話來說,這是&ldo;一張遮蓋裂縫 的糊牆紙&rdo;,俾斯麥曾寫道:&ldo;我們在這裡遇到的問題,是隻要歐洲的政治 形勢許可便可隨時用來作為發動(對奧)戰爭的藉口的問題。&rdo;只要時機一 到,他就會捅破這張&ldo;糊牆紙&rdo;,打一場&ldo;兄弟鬩牆&rdo;的、決定德意志命運 的戰爭。
普奧戰爭
解決了石‐荷危機,俾斯麥立即把搬掉最大的政治障礙物奧地利列為他 的政策重心。
然而,俾斯麥要真的推行這個戰略決策,並非易事。 普魯士王室和容克保守派堅持君主主義原則,始終不能忘情於神聖同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