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2/2頁)
[美]呂貝克·斯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收集會對自然史作出巨大貢獻。但是令這位自然學家感到悲痛和絕望的是:
載著他採集的珍貴標本的船不幸沉人大海!他在文章中哀嘆道:&ldo;我可憐的蝴蝶啊!還
有其他昆蟲!它們花了我多少精力,多少艱辛,多少歲月才採集到,然而現在卻永遠不
見了!你可知道,其中有不少罕見、珍貴的品種啊!嗚呼!我永遠也不可能得到它們
了!&rdo;
亨利畢竟是一位有毅力的科學家。他沒有再沮喪氣餒。在曼谷作了短暫停留,便又
向寮國的湄公河進發了。在那裡,他期待採集到新的。更好的昆蟲標本。不過離開琅勃
拉邦後不久,亨利就病倒了,他患了回歸熱,並於1861年11月10日去世,他的僕人安葬
了他,並把他的資料和標本帶回到曼谷。亨利的隨身物品也從那裡運到他兄弟家。1863
年,亨利的所見所聞以法文由他兄弟發表;1864年,又相繼出現英文版。
亨利並不是第一位注視到吳哥古都的外來人。實際上,歷史學家麥可&iddot;史密斯,
在對亨利見聞1989年版作序時指出:古都吳哥不像傳奇中所說的那樣被人們所遺忘,早
在1550年,一位葡萄牙歷史學家在描述柬埔寨時就曾提到過它,此事在葡萄牙殖民地檔
案中有過記載。在16、17世紀出版的幾本西班牙書籍中也提到過古都吳哥。當時西班牙
在亞洲的部分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819年,一位法國學者發表了一篇描述古都吳哥的譯
稿,由一位在那裡住了多年的中國外交官周達觀於13世紀所寫。此外,19世紀50年代的
歐洲出版物中,也出現過幾處有關這些遺址的描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