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第2/2頁)
[美]呂貝克·斯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美國詩歌評論家埃德加&iddot;愛倫&iddot;坡的高度評價和讚揚,而一舉成為美英兩
國的暢銷書,這本書使人們對佩特拉的興趣經久不衰,詩人約翰&iddot;威廉&iddot;貝根也因此書
詩意大發,即興寫下《佩特拉》一詩,其中兩行常被引用,索繞人心的詩句使他留芳百
世:令我震驚的惟有東方大地,玫瑰紅牆見證了整個歷史。最近,電影製片人史蒂芬&iddot;
史匹柏和喬治&iddot;路卡斯合作,實地拍攝了影片《印第安納&iddot;瓊斯和最後的十字軍》,
以截然不同的藝術方式使佩特拉名垂青史,
19世紀,好奇的遊客繼續踏上去佩特拉之路。他們中有後來發現了特洛伊城的考古
學家亨利&iddot;謝裡曼和後來在尼尼微地區開鑿出美索不達米亞城的奧斯丁&iddot;亨利&iddot;萊亞德。
由於當地政局騷亂動盪,加上貝督因人的反對,嚴肅持續的考古工作在該地受到阻礙。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燃及中東。英國士兵t&iddot;e&iddot;勞倫斯(史
稱&ldo;阿拉伯的勞倫斯&rdo;)領導下的阿拉伯遊擊隊經常藏身佩特拉,在古代納巴泰人雕鑿
出的500來個巖牆洞穴中暫時避難。
到了20世紀,佩特拉成為旅遊聖地,同時也成了嚴肅的考古課題。自本世紀初以來,
德國。英國,瑞士、美國以及約旦等國的考古學家們都一直在佩特拉考察發掘。他們的
工作使人們進一步深刻地瞭解了佩特拉。對早期探索者,如貝克哈特和史蒂芬斯而言,
佩特拉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它與羅馬之間的歷史關係。可是,當代的歷史學家們卻意識到
佩特拉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文明中心,納巴泰文明早在羅馬帝國控制中東以前許多世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