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朝堂 (第1/3頁)
何必猜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朝堂上。
“你就是裴啟桓?”
“回陛下,正是下官。”我跪於堂上,小太監從我手上拿走絲帛袋,緩緩開啟遞到了瀾國皇帝面前。
“這是?”
“澤州附近多河流,常年受水患影響,這是下官繪製的澤州河流勘察圖。”
“起來說話。”
“謝陛下。”
我站起身,元哲站於左側第一排,身著藏青色繡蟒朝服,頭戴青冠腰配白玉。餘光掃到第三排的宋廉,身著暗紅色官服,手持笏板,一動不動地站著。
我微微側頭向右側看去,戎狄身著深藍色官服,頭上帶著一頂黑色紗帽,於第二排站立。似乎是感受到我的眼神,他轉頭看向我,微微一笑。
“朕且問你,你所呈的記錄裡寫,水患治理,關鍵在‘疏’而非‘堵’,可有依據?”
“回陛下,以下官所在的澤州為例,遼闊平原,河道中多沉沙淤泥,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在多雨季節,極易造成水位升高,最終沖垮河堤,或湮滅一城亦未可知。”
“那依你之見,澤州河道當如何處理?”
“當分兩部分開展,其一便是疏通,修正溝渠,積極分流;其二便是清除河道內沉積的泥沙,將其用作樹木栽植之用,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水位,還能夠避免泥沙受雨水影響,再次沖刷到河道中。”
語畢,下面的人一陣騷動,只聽身後一官員說道:“下官以為不妥。此舉勞民傷財,耗時費力,若在分流過程中出現水患,豈不是殃及更大的範圍?邊境戰事吃緊,國庫空虛,更不是大舉治水的好時機。”
“那依李大人所言,什麼時候才是治水的好時機?”宋廉在一旁發問,前面的元哲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宋廉,又看了看我。
“這至少也要等戰事平緩”
“戰事平緩?若因水患造成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恐不必等戰事平緩,這瀾國境內,就動盪不安了!”宋廉在一旁高聲說著,我則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是啊”
“宋大人言之有理。”
人群中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頓時爭討不休。
元承熙一言不發,抬起手掐了掐額頭說道:“眾愛卿似乎都有話要說,何不將治水良策呈上,讓朕也看看這瀾國濟濟人才。”
頓時堂上再無人發聲。
“呵,”元承熙揮了揮手,身旁的大太監將紙張悉數收進絲帛袋中,遞給了我。
“裴啟桓。”
“下官在。”
“雖有治水之策,卻始終有不足之處,朕允你三月時間,制定一份詳細周全的計劃。”
聽到這話,心裡“咯噔”一下,卻只能硬著頭皮答道:“是。”
元承熙起身,大太監喊了聲“退朝”,眾官員齊下跪,直至皇帝離開方起身。
“王爺,皇上請您御書房一敘。”
“有勞。”元哲點了點頭,跟著大太監離開。
我掃了一眼元哲離開的背影,忽想起爭論之時他看向我的表情,不由得皺了皺眉。
“裴先生!”剛出殿門,下了臺階,身後傳來戎狄的聲音。
“戎將軍。”
我雙手抱拳,戎狄笑嘻嘻攬過我的肩膀說道:“想不到,先生有如此大才,說起治水來頭頭是道。”
“將軍過獎了,今日確是我思慮不周,仍需要回去查閱典籍,看看如何補救才是。”
“古往今來,百姓皆受水患所累,先生盡力而為便是。”
我苦笑一番,昨夜詳細翻了翻裴啟桓的包裹,只找到一張繪製圖,偏我對治水一竅不通,怕是三月後身份暴露,要命喪他國了。
戎狄見我一言不發往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