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史可法之所以要親赴浦口同馬士英會商,正是因為士英身為鳳陽總督,
1 《過江七事》是弘光初任大學士的姜曰廣被排斥後記敘自己在南京的親身經歷之作,史料價值很高。清
代一些學者見到的傳抄本大概未署作者姓名,而陳定生(貞慧)著有《書事七則》,由於書名相似,誤掛
於陳定生名下。謝國楨《晚明史籍考》、柳亞子《羿樓舊藏南明史料書目提要》(見《懷舊集》第一六八
頁)承襲其訛;拙著《明末農民戰爭史》第三四五頁亦寫作&ldo;陳貞慧:《過江七事》&rdo;。均誤。只要仔細
研究這部書,不難確定作者只能是姜曰廣,其根據如下:一、陳定生一局外書生不可能知道其中委曲;二、
書中所記過江七事全部以姜曰廣的言行為核心,不可能為陳定生或他人所作;三、最重要的證據是甲申十
月從北京逃回南京的張鹿徵(曾出任弘光朝錦衣衛指揮使,清初改名張怡)著《羿聞續筆》卷一記:&ldo;南
都初建,著數多舛,見姜公曰廣所記七事。&rdo;其下引&ldo;計迎立&rdo;、&ldo;持逆案&rdo;、&ldo;正糾參&rdo;、&ldo;裁鎮將&rdo;
等均節取姜氏《過江七事》原文。以張怡當時的地位和他對明代史事的關心,不致弄錯作者。確定《過江
七事》的著者為參與迎立並出任大學士的姜曰廣,才不致將該書視為僅據風聞的泛泛之作。參見張怡《白
雲道者自述》。
2 姜曰廣《過江七事》。
1 順治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朱常潤奏本,見《順治錄疏》。
2 姜曰廣《過江七事》。
3 李清《南渡錄》卷一。
直接節制著高、黃、劉等總兵,藉以取得軍隊支援。不料變生意外,馬士英
眼看手下大將全部自行投向福藩,如果再遵守同史可法達成的協議,自己只
會被駕空、被淘汰,權力的慾望使他顧不上什麼信義,抓住時機向福王朱由
崧表示效忠。史可法還蒙在鼓裡,繼續寫信給馬士英申說朱由崧&ldo;貪、淫、
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幹預有司&rdo;七不可立的理由。1馬士英既已改變
初衷,參加擁立福王的行列,史可法的來信等於直接指斥行將即位的皇帝,
把權力的劍柄交到了馬士英手裡。馬士英立即以鳳陽總督和三鎮名義正式致
書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宣佈擁立福王朱由崧。當南京各大臣被韓贊周邀請到
家中傳閱馬士英的書信時,雖然不少人感到震驚,但是他們既無兵權,立桂、
立潞的方案又已胎死腹中,失去了憑藉,只好違心地表示同意。擁立潞王朱
常淓的主要策劃人物錢謙益的表現就頗為典型:&ldo;錢謙益侍郎觸暑步至膠東
(指高弘圖)第中,汗渴,解衣,連沃豆湯(指解暑之綠豆湯)三四甌。問
所立?膠東曰:&l;福藩。&r;色不懌,即告別。膠東留之曰:&l;天子毋容抗也。&r;
錢悟,仍坐定,遽令僕市烏帽,謂:&l;我雖削籍,嘗經赦矣,候駕龍江關。&r;&rdo;
2東林黨魁的態度如此,其他原先追隨擁潞的人也可想而知了。1山東總兵劉
澤清一度支援東林骨幹擁立潞王,當他得知高傑、黃得功、劉良佐三鎮的動
向後,自知兵力不敵,立即隨風轉舵加入了擁立福王的行列。四月末,福王
繼統已成定局。
由於擁立定策問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