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辦鐵路總公司,梁協助唐裁撤公司,歸併商部。同年10月,清廷改革官制,設立郵傳部,統管鐵路、輪船、電報、郵政,梁氏負責接收鐵路事宜,後成為五路(鐵路)提調。陳璧任郵傳部尚書期間,梁建議設交通銀行,官商合辦,以總理輪路郵電四政,收回利權,經奏準施行,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北洋另一大財政金融集團‐‐交通系,梁士詒則為此集團的領袖人物。梁士詒在北洋的時間雖短,但卻是在唐紹儀、陳璧64等北洋集團重要成員的卵翼下成長發跡的,為北洋與南洋(即盛宣懷集團)爭奪實業和財政金融大權的鬥爭,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而受到袁的賞識和倚重,並在政權更迭之際和民國之初成為袁世凱集團的重要成員和&ldo;財神&rdo;65。
張一鮕(1867‐1943),字仲仁,江蘇蘇州人,晚年號&ldo;古紅梅閣主&rdo;。張早年傾向維新,光緒辛已年(1881),年方十四就於鄉試中名錄副榜,次年8月考中舉人,與李鴻章養子李經方為同年,此後以坐館課徒為生。癸卯年(1903)在首期經濟特科考試中名列第二,主考官為張之洞,對其以亞當?斯密《原富》所言&ldo;引證周詳&rdo;,極為欣賞,錄取後即擬分發湖北,而&ldo;袁世凱當時方開府北洋,欲收羅人才,因……與文襄(即張之洞,文襄是其諡號,為尊稱)力爭,遂分直隸,為仲仁與袁遇合之始。到省僅數日,即委任仲仁為督署文案,與阮忠樞、于式枚、傅增湘、金邦平諸公,同見信任66。&rdo;所以,張是袁從張之洞手中奪來的人材,故愛惜非常,沒有按慣例分發到地方作知縣,而是一開始就放在自己身邊觀察任用。張一鮕幹得也很勤奮,&ldo;從早到晚,整理份內的公牘,時刻不停。其書寫文案,既工整又敏捷,往往他人數百言表達不完的事情,他僅用幾十言即可了結。偶爾晚間,袁(世凱)找不到想找的幕友,看到仲仁仍在自己的房間中辦公,於是召他來談話,命他起草文稿,於是對坐疾書,十餘稿立就。人們誇讚他是枚皋67,自那時起常參與機密,併兼任河防同知。&rdo;袁就任軍機大臣後,&ldo;更倚重仲仁,批答草擬(文稿)多出於其手68。&rdo;袁世凱罷官下野之後,張回南方,輾轉於浙江、江蘇巡撫幕府中作總文案。袁世凱復出後召張回到身邊,任機要秘書,&ldo;時政事堂秘書長為梁士詒,仲仁為秘書,位居梁下,而機要事全交予仲仁辦理,設機要局,遂簡任為局長69。&rdo;
張一鮕為人正直,雖為袁世凱所信任,參與機要,但並不攀附求榮,他不贊成搞帝制,被從機要局調任教育總長,看似高升,實際上受到袁的疏遠,但在袁世凱失敗後,並不標榜自己,而是多作恕詞為袁辯解,可謂是袁世凱的&ldo;誠臣&rdo;。
于式枚(1859‐1915),字晦若,廣西賀縣人。光緒庚辰年(1880)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散館後任兵部主事;後入李鴻章幕府,任總文案多年,老李遺折及保舉袁世凱的附片即出自他的手筆。李鴻章去世後,他繼續留在北洋幕府做文案。後來由袁世凱保舉,歷任督辦政務處幫辦提調、京師大學堂總辦、譯學館監督、鴻臚寺少卿、廣東學政、廣西提學使等職。1907年出任郵傳部侍郎(副部長),後出使德國,任考察憲政大臣,歸國後歷任吏部、學部侍郎、修訂法律大臣、國史館副總裁諸職;民國後退居青島,以遺老自居,後被袁任為參政院參政,(未到任),旋因病去世。
傅增湘(1872‐1950),字沅叔,晚年號藏園居士,四川江安人。光緒戊戌年(1898)進士,入選庶吉士,散館後任翰林院編修;後出任貴州學政,又返直隸任道員,為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