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燕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英豪現在已經是全球頂級的電子科技龍頭企業,而且英豪的薪資福利、工作環境都算是相當的優渥,對電子行業的人才虹吸效應,是非常明顯的。
香江本來電子相關的人才數量就比較有限,英豪又與中大、港大等香江高校,一直在進行深入的合作,從人才源頭開始引流。
這兩年,這些學校電子專業的學生,在讀書期間幾乎都會到英豪來實習。畢業之後,大部分學生加入英豪,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在特區,這裡本來就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各路人才幾乎都是從外面引進來的,特區大學雖然已經在兩年前開始正式招生,但這些學生畢業,卻還需要兩年時間。
特區的電子技術人才來源很複雜,有各種國營企業、科研院所,派來特區創辦企業的,也有那些不甘寂寞,辭職下海過來闖蕩的。
特區的電子相關企業數量不少,但從規模上,暫時卻還沒有能夠與英豪比肩的。
英豪一直在把特區當成自己的根基在建設,不僅有自己的科技園區,大大小小十幾家工廠,還有一個大型的研發中心和一個英豪研究院的總部。
英豪在特區的員工,現在已經超過了五萬人,在特區工作的各種工程師、技術人才的數量也已經超過7000人,這個龐大的數量,在特區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隨著英豪的興起,已經有不少的上下游企業,開始在英豪的周邊紛紛成立了起來,開始形成了初步的產業叢集效應。
英豪規模膨脹到這個程度,無論是從每年的經濟貢獻上,還是英豪涉及到的員工數量,都使得英豪已經與特區的關係,達到了真正的息息相關程度。
英豪的電子類技術人才,佔到特區電子相關人才總數的比重是沒法準確估計的,但在技術能力比較突出的那些高層次人才中,英豪這個時候應該至少能夠佔到一半以上。
因此,陳兵這次要搞電子產業相關的創業扶持,想要不搞內部孵化都難。
在陳兵剛剛提起內部創業孵化這個設想時,不是沒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認為這樣會造成英豪的技術人才流失,但這種反對的意見,很快被陳兵說服了。
創業從來都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而且華人的傳統文化中,其實更多提倡和光同塵,並不推崇特立獨行,也使得創業的風潮,在華人的團體,很難成為什麼主流。
即使陳兵會為創業提供儘量的多的支援,但英豪的技術團隊中,勇於離開現在舒適圈,去冒險創業的,註定只會是少數,不可能造成人才的大規模流失。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才的小規模流動,其實也是可以促進英豪內部血液迴圈更新的,總體來看,肯定是利大於弊。
英豪這個內部創業孵化政策,是陳兵很重視,並親自在主導的計劃。因此,從政策一出臺開始,就配合著極大的宣傳力度。
不僅關於內部創業孵化的正規公司檔案,被下發到了所有的分支機構,並要求對員工進行宣講,而且陳兵專門在英豪內部的員工論壇上,開闢了一個專門的板塊,並且安排了人員,專門負責回覆各種疑問。
這麼大的宣傳力度,使得內部論壇上相關的話題,立馬就活躍了起來,不少員工也對這個新的政策,議論紛紛,很短的時間內,就差不多達到了人盡皆知的程度。
但從實際的反應看,卻是有些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什麼人,敢於馬上就跳了出來,響應這個號召。
對於大多數人來來說,英豪的工作環境已經相當的優渥了,出去創業冒險這種事情,談談說說,湊個熱鬧沒有問題,但真的付諸行動,卻是真要仔細考慮過才行。
但英豪的人才基數夠大,其中總有真正心動的人。
秦晉和林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