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原縣令賣好說:「我尋思這造水車,不如就先在平溪村造上,一來宋大人本就已在此地,也免得反倒落下了本村。」
宋問沒推辭,笑說:「也好。」當即遣了阿眠去找里正過來,詢問村裡水源問題。
平溪村有一跳條貫穿村子的溪流,水量不大,但也不小,因此而得名。村子裡的田地也多圍繞溪流兩邊的山上,在溪流造水車,潤澤山上所有田地不太可行,但要是順著溪流造,又有水被截留的問題。
這還要多加商量才行。
宋問想起宋父說過溪流對面的山上有一條山水,能引下來,但水量少,所以引的人也少。
原身沒去看過那水源頭是什麼模樣,於是與里正提了一句,問說:「我見村人對面山上的田地邊卻是有一條溝渠,想來就是我爹當初說的那山水引下來的路徑。不知那水源盡頭如何,能挖開,供上嗎?要是能,就將水車建在那裡,再搭竹子下山,這比取溪水要方便不少。」
里正搖頭說:「村裡之前去看過,是從一塊有一間屋子那麼大的巨石縫裡流出來的,再後頭就不知道是什麼模樣了,沒人去過。要建在那邊,怕是要先將巨石弄開……」
這肯定人力不行了!
一時沒商量出其他水源,只能讓工部兩位員外郎和少原縣令一塊跟著,去溪流那邊看看實際情況,談論下究竟要如何架設。
平溪村這邊是會種植水稻的,但原身印象中產量很低。
一個估計是大理朝這時候種子的問題,還有一個是他們沒有插秧,直接種子來種。田地就那麼些,他們習慣了能多種就多種,也不太注意空隙,最多留點讓稻穀生長的縫縫來,這對水稻是很影響產量的,插秧也是為了後期規劃間隙。
還有一個就是水肥的問題。肥這一塊,宋問沒什麼想法,但水要是有水車,起碼水稻能長得好。今年是晚了,要是明年,最好鼓勵他們在稻田裡養點魚,肥力也能上去,稻米口感也能更好,魚也是個收成。
至於立體農業,在村裡不適合,光是那些框架,成本就太高了。村人平常打個傢俱,都是家中一件大事,不適合他們。倒是縣裡有富戶,可以推廣推廣。
村裡還是要想別的賺銀錢的法子
第52章
平溪村的溪流水量大的地方地勢不太行, 需要人力改造。而更重要的是, 宋問發現自己太想當然了,溪流倒是穿村而過, 可對面山高,溪流的水最多能澆灌溪邊的田地,再高些就不行了。溪邊灘塗面積倒是不小,可惜水稻也畏水,水太多了, 水稻死得更快。
少原縣令、里正與兩位工部員外郎商議,選定不下究竟是在村子水量最大處建大的水車, 還是平均下來,儘量兼顧著多造幾個小水車。就算是要造小水車,選在什麼位置造,離誰家的田地近, 可不單單是水量能決定的。
造水車對於少原縣令和兩位工部員外郎, 甚至里正都是功績, 他們肯定會上十萬分上心,宋問樂得放手, 招呼了一聲,與蕭略一道上山去找找如今見著已經水流十分小的那處水源。
俗話說, 靠山吃山,宋問也有上山看看山上有沒有什麼山貨的心思。嘴饞是一回事,也有想著為村子想個賺錢法子的意思。
原身雖然會下地,但大多數時候都在讀書, 對山上有什麼,都是打獵的宋父口述的,翻了翻記憶,具體什麼模樣是完全沒有頭緒,且名字全都是當地方言的叫法,宋問努努力,翻譯失敗,只能自己上山看。
蕭略出身皇家,年少時不曾離過京城。後來父親謀反失敗,他自請從軍,鎮守邊關,而邊關連年大仗小仗不斷,多是不毛之地,他還真沒應季在山上找過什麼山貨。
蕭略聽宋問問自己,想了想認真說:「我吃得最多的山貨,大概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