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送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國聯軍進城後,大多故意放縱士兵大肆燒殺搶掠,其中以俄國和德國為甚,其次為英國和法國。德國軍隊因為其公使克林德被害,在出師的時候,德皇就命令德軍在攻破都城時,以進入野蠻國家的方法對待,有了德皇的指使,德軍當然是毫無顧忌。相對來說,美、日兩國兵還算嚴守紀律,不擾居民,這倒是一個小小的意外。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還一度分兵追擊慈禧太后,一直追到保定才返回。慈禧太后聽說八國聯軍追來,在江蘇巡撫鹿傳霖建議下,趕緊逃往西安。
筆者註:具體搶劫情節有待和瓦德西日記、字林西報等其他材料相佐證,待校正全稿的時候新增進去。
講個笑話,是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裡看來的。
說當時武衛軍有個將領叫趙懷芝,奉命帶了開花大炮,當時世界上最厲害的大炮之一,德國造,去轟炸使館,瞄準好了,忽然想到後果,趕緊去問榮祿到底轟還是不轟,如果轟的話,請榮大人寫手令,榮祿也是傻子,死活不肯寫,最後被追得沒辦法,就說,炮放是有聲音的,反正宮中是聽得見的。
趙懷芝一下開竅了。回去後把大炮重新調整,往空中猛放了幾把了事。如果真要對準使館,十下之內,早就是血肉橫飛了!
但要是放了,趙懷芝恐怕在辛丑條約裡也就要正法了,榮大人為什麼死活不肯寫手令,這道理也在這裡。
有朋友問為什麼數萬清軍就是兩個多月都攻不下使館區,原因一是進攻的是董祥福的甘軍,用的都是土炮,只見開花,不見彈下,戰鬥力最差。義和團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原因二是榮大人在後面一直暗中給使館衛兵補給武器,都是厲害的德國造。再者,老太后的政策朝令夕改,其實也未必就要致洋人於死地,老太婆留著一手,到時候打不過就把責任推給當時攻打的將領,但那些將領也不是傻子,除了老董,但老董的實力實在不咋的。
8、《辛丑條約》大爆光,每人罰款銀一兩
慈禧太后見大勢已去,十二道電報令李鴻章前來主持議和大局。77歲的李鴻章在廣州登船準備北上之際,南海知縣裴景福問他以何辦法讓國家少受損失,李鴻章嘆道:&ldo;不能預料!唯有竭力磋磨,展緩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吾尚有幾年?一日和尚一日鍾,鐘不鳴,和尚亦死矣!&rdo;
歷史上的李鴻章,屢屢被人罵為漢奸賣國賊,但大清國的外交,當時卻惟有李鴻章一人可以依靠。可惜李大人這個大清國的第一談判專家,可用之處,往往都是去收拾敗後殘局,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之條約!中國的軍人打了敗仗,卻把責任推給外交官,這是大大的不公道,但遇到這種事情,即使聰明過人如李大人,也是無可奈何吧。
李鴻章在馬關條約後,一直飽受罵名,他的死對頭榮祿大人,便乘機加以排擠,於是老太后便把李鴻章打發到廣州去做總督。北京義和團鬧得兇的時候,慈禧太后想想大事不妙,還是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於是又想將李鴻章調回北京。
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後,天津大沽炮臺被聯軍所攻陷,形勢危急,慈禧太后趕忙急調李鴻章去做直隸總督,想讓他來和列強周旋周旋,擺脫困境。李大人老謀深算,當然不能做傻子,這麼燙手的山芋,怎敢輕易接下?所以一直以各種理由不肯到任,後來實在沒辦法,是好北上,但到了上海後又停住不走了。
大沽炮臺淪陷後,總理衙門也曾致電各國公使,向各國議和,但此時的局勢控制權,已經不在清政府了!法國方面稱,拳匪未誅,端王等尚在掌權,怎能談和?要是罷免了端王等人,並努力剿殺拳匪,還可以商量商量;而德國方面的態度更為堅決,說我使臣被害,大清國元首(當然是指慈禧太后)竟然不表示一絲一毫的歉意,這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