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裡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莽於漢平帝元始四年,為了邀買人心,奏議重修三雍,擴建太學,為生員造廬舍萬間。
到底有沒有一萬間,羅陽不知道。
但穿行在密密麻麻的建築群落中,看著熙熙攘攘的人流,突然有了一種重回大學校園的感覺。
除去服飾與建築高度不論。學子們三五成隊,和現代校園裡的莘莘學子,抱書求讀,心懷希望的畫面一模一樣!
如果登高俯瞰,這片宿舍區必能震撼人心。
羅陽緩緩而行,和一些太學生擦肩而過,心情不知怎的就突然好了許多。
走了大概半個小時,終於走出校舍群落。眼前頓時開朗起來,極目遠眺卻又被一排排樹木阻隔。
走到近處,才認出來是一排排的老槐樹。
如今秋風蕭瑟,呈現出一片敗落之相。
再扭頭往西看過去,又散落著一些建築。
建築環形排列,圍著中間一大片空地。空地上站著許多人,哄雜之聲熱鬧非凡。
羅陽饒有興趣的踱步過去,想著此地便是那記憶中的會市了吧。
太學會市乃王莽時期獨創,其實說白了就是一處集市。
但它除買賣交易之外,還附帶了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供諸生談經論道的場地。
或者也可以說,買賣交易才是附帶功能。
太學諸生在這裡抒發胸意,互相交流學習心得,議論時事,才是王莽設立會市的主要目的。
這個時代距離獨尊儒術不過百年,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思想迸發的遺澤尚存,儒生們崇古慕賢思想並未受到圈囿。
特別是劉向劉歆父子開啟古文經學之後,太學也成了今文與古文經學的交鋒之所。
羅陽好奇寶寶一樣穿行在熱鬧的人群中。
“你敢言歸伯先生之說有誤,我看你是大言不慚!來,來,來,我與你說個明白。”
“哈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何來大言不慚之說也!”
許多太學生正在辯論經義。
有的雲淡風輕,有的面紅耳赤。
還有那脾氣暴躁的,拿著手中書簡追逐打罵,看樣子是要以德服人!
如今正值深秋,萬物凋零。
如果到了春夏之交,這裡必然是一片蔚然景象。
林木陰翳,諸生樹下坐而論道,想來畫面一定很美好吧。
而環列於四周的建築,則是有門路的商販,自行出資建造。
其中買賣書簡的商販佔了大部分,裁縫鋪子羅陽也看到幾間。
“大人,熟肉來些吧!”
“蒸餅、湯餅!蒸餅、湯餅嘍!”
瞧見這些,便有了逛菜市場的既視感。
小販們居設施都比較簡陋。
有隨意在地上亂擺亂放的,也有用木箱籠歸置一處,整整齊齊的。
而那賣熟肉的小攤,讓羅陽嚥了好幾回口水。
不過這裡熱鬧歸熱鬧,但和前世的菜市場,或者大集市比較起來,還是不可同日而語。
最起碼沒有老乾媽,也沒有衛生紙,連後世常見的大鐵鍋也沒有。
羅陽在會市上溜達了這麼一小會,起初的饒有興趣,頓時變得索然無味起來。
在太學生的爭論不休和小商販的吆喝聲中,慢慢踱步,繼續向更南邊走去。
向南穿過槐樹林,林木栽種的並不深,沿著石磚小路走上片刻,便又豁然開朗。
打眼望去,只見開闊處聳立著一座高大建築。
高倒也並不是很高。根據羅陽估算也就二十來米,比之後世的高樓大廈自然不值一提。
但它大呀!
隱約間從西往東有一條河,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