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俠之大者”的俠骨風範曾經是我心中極為嚮往的。我國古代關於“俠”的故事非常多,最早可追述到春秋戰國時期,都非常精彩,有些也非常感人。為什麼會“俠”的故事會那麼為人所津津樂道?我認為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俠客的故事都與懲惡揚善為主旨,群眾基礎牢固,便於流傳。在古代社會中,封建統治往往會出現許多違背*的事情,這時,群眾在冤屈無法表達的情況下,會自然地與政府對立起來。當出現惡勢力欺壓百姓,卻遇到昏庸的政府時,遊離於政府和群眾之間的俠客就會成為百姓的代言人,會代表善良的一方,懲罰為惡的一方。
其次,俠客往往都有過人的本領,能完成常人不能完成的任務,拯救人民於水火,而英雄是全世界人民都非常喜愛的。美國的大片中經常會以個人英雄為主人公,之所以好萊塢大片能夠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無非是抓住了廣大影迷的心理。
再次,俠客有一種品質,即答應了人的事一定要做。對朋友要忠心,不能貪生怕死,而這種品質是常人所不具備的。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對俠客的這個品質做了非常深刻的詮釋,雖然荊軻的行為有點蠻幹,但他還是得以流芳百世。
最後,俠客可以為國家、為朋友而放棄個人的利益,甚至生命。小時候經常聽的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事蹟,如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等,他們都無愧於大俠的稱號。
後來,楊過由於受到了郭靖的影響,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絕世武藝,積極參加到了抵抗外族入侵的戰鬥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一代“大俠”。
前日,聽一個朋友說起電視當中介紹過一個山東的當代“俠客”,具體叫做什麼名字不記得了,據說此人外貌非常有“佛”像,暫稱之為阿大吧。阿大是靠養牛賣奶為生,他有一個“嗜好”,見到路上有無家可歸的智障的人就會帶回家養起來,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洗澡。有一次,他們其中有吸菸者竟將家裡的鍋賣掉換了煙抽。妻子也曾經非常不理解。其中的一個人,有一次在阿大的牛突發疾病時預先感覺到了,通知獸醫後及時為牛治好了病,獸醫出診完後說再晚兩三個小時此牛就保不住了。憑藉這個特技,此人被黑龍江某公司出資三千元月薪聘走,阿大經常會給人介紹“我這些人裡也有人才”。
我的朋友在說起這個事情時,用了“非常令人感動”的話來形容他收養智障人士的行為,而這也可以當作現實當中“俠客”的一個例子。阿大也是幸運的,一位老先生主動找到了阿大,出資500萬元購買牛奶加工裝置,要與阿大做生意。原來,此位老先生從臺灣回國養老,並且想做點事情。在參觀一個牛奶加工廠時發現有一家送來的牛奶品質非常好,沒有加水現象,也非常乾淨。後來,人們介紹說是阿大家送的。所以,老先生對阿大就有所留意了,經過了解才下定決心與阿大合作。據說,阿大的生意做得非常好,不僅自己發了財,而且有更多的人因而得惠。
而在今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位餵奶的政委,真是令人感動。後來她被破格提幹,那時有一些人指責她,這些人真應該好好想一想,在那種天天有性命之憂時候,她可以放著自己的小孩子不去照顧,而為那些失去母親的孩子餵奶,不僅是偉大的母性在起作用吧?是不是還有點俠的意思呢?
其實,不論是俠之小者還是俠之大者,都應該受到人們的敬仰和讚賞。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來。在我小的時候,老師經常會問“你長大了想當什麼”這個問題。那個時候,回答“想當科學家”可能是最多的,也有工程師、畫家、音樂家、解放軍等,原因不外乎能夠更多地為人民做好事,為祖國做貢獻。而現在的小孩子的答案就更多了,間接受到金錢社會的影響,企業家這個答案可能要佔相當比例,原因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