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筆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瑾給若雪講些過往,也授予些基本知識、認知、凌霜門功法。隨著南行,天氣漸熱。然仨女所修都是冰雪之力,自然是冰肌玉骨,暑氣難侵。話不多言,十日過後,原睦邑已在眼前。

站在橫跨璧江的拱木橋前,木瑾道:“璧江寬闊百丈,竟有人能以木之力連線兩岸。”

陳靈玉道:“現在的人當然不行,這橋是大決戰中故去的木之力大成者、原睦邑前城主原喬木前輩所造。”話音落下,忽聽前方吵吵嚷嚷,仨女上了拱木橋,見前方有人盤查行人,聲音正是來自那裡。行人衣著樸素,或拖家帶口,或推車挑擔,盤查者大多穿青綠衣,男青女綠。其中唯有一男子穿青綠相間條狀衣衫,年齡與賀祝相仿,那弟子對行人道:“別吵了,先聽我說,雖然原睦邑已經五十天沒有出現惡人了,但還是不能保證惡人不會再出現。”

有行人道:“我看惡人們一定是被木之力都嚇跑了,所以再不敢出現。我們走了上百里地,自然是早就下定決心了。”

有人附和道:“是啊是啊,家鄉雖好,可常有惡人出現,與其日夜擔驚受怕,不如背井離鄉。”

那弟子輕蔑一笑,更顯神情倨傲:“你們既決定要暫居於此,那就報上原屬何城,我們好做分配。”

早在聽了方才行人的話,小雪就瞪大眼睛,問道:“師姑,師姑,他們包袱裡是井嘛?怎麼能把井都背出來,這讓其他人喝什麼?”

陳靈玉笑道:“南方與我們那裡不同,用鋤頭挖一挖就有井了,所以少幾口井沒影響的。”

“是這樣嗎?”

木瑾也笑了,對小雪道:“靈玉師姑她是逗你玩的。九牧各地以九城為中心向外擴張形成,人們都是圍繞九城聚居開來。為了方便管理,每八戶人家稱之為一井,所以這‘背井離鄉’的意思是說離開了故鄉。”

“這樣啊。那靈玉師姑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啊。”

陳靈玉疑道:“什麼?”

“少幾口井的人對九城不會有影響啊。”

陳靈玉卻搖了搖頭,道:“你還記得木瑾師姑說的那句話嗎,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喜怒哀樂都會傳染。”

“記得呀。”

“這樣的背井離鄉的情緒應該也會傳染。”陳靈玉說罷,留小雪自己思考,她則對木瑾道:“師妹,這樣的場景不由讓我想起那首《修道好》的歌謠來,所幸這樣貪生怕死的人只是少數。”

“今天親眼見到這種事,這才知道,如今九牧青黃不接,雖然有大決戰讓許多先賢犧牲,無人能傳道的原因,可更多是因為人們自身的原因。見生則忘義,故談道則色變。”

“是啊,師父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可到底是什麼使現在的人與前人迥然不同。”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可若追究起來,或許我們每一個修道者都難辭其咎,我們不能保護他們,不然,也不會出現這一幕。”說在這,木瑾忽問:“師姐,你說當時師父師伯為什麼接受七九之約?我是說凌霜門、傲雪門只能有七個弟子的事。”

“師父對此諱莫如深,可我猜測,她是不想親口承認冰雪門已經分裂兩門吧。”

“只是因此嗎?”

“先不說這個了,這裡既然有原睦邑嫡傳弟子在,我們傳了訊息就走,也就不必入城了。”

“好。”二女上前,對那入室弟子道:“打擾了。我們是冰雪門弟子,有事煩你轉告貴城主。”

那弟子年約十七、八,穿青綠相間條狀衫,他將陳靈玉、木瑾上下瞅了一番,左右瞧了幾眼,道:“光憑衣服的話,我恐怕沒有時間。兩位姑娘也看到了,有很多遠道而來的人還等著,如果不及時處理,今晚他們就要風餐露宿了。”

陳靈玉從包袱拿出城主令牌遞去。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江湖聽風錄

江湖聽風錄

東方曉初
關於江湖聽風錄: 一段段離奇的江湖詭事,一個個多情的江湖兒女,刀劍交錯間,是誰的淚暈染了那個江湖?
武俠 連載 49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