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兄弟恩怨 (第1/4頁)
都市遊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來楊世祿有一個兄弟,名楊世友,在昆明進過雲南陸軍講武學堂。後來在國軍部隊裡當過上校團長,在宋希濂的部隊裡參加過騰衝的松山戰役,為保衛西部邊境線立過功勞。抗戰勝利後,宋希濂大部被調往內地打內戰,而楊世友團留下來駐守玉都。
正是因為與楊世友的特殊關係,解放戰爭期間,作為地下黨員的楊世祿被任命為雲南西南特委委員,主要負責做弟弟楊世友的思想工作,讓他棄暗投明率部起義。可是作為當時玉都的土皇帝楊世友,對哥哥的勸導毫不在意,認為憑著手中的人馬槍炮,只要率部起義投靠了新華夏,不管怎麼樣也要給一個大官噹噹。
可是楊世祿告訴他,新華夏紀律嚴明,當官沒有特殊待遇,並且還不容許抽大煙和販賣煙土,更不能強搶民女養小老婆,凡是禍害老百姓的官僚,是要遭審判挨槍子的。
對於不準抽大煙和販賣煙土這類事情,楊世友是挺支援的。但對於喜歡金錢和女人的楊世友,後面的話就聽著很不舒服了。聽哥哥這樣說出來,心裡就有氣了。當即大怒,說道:“這也不許,那也不準,那我這麼多年拼命還有什麼意思?不玩了!”
於是兄弟倆算是徹底翻臉了,後來玉都解放後,楊世友見勢不妙,帶著所部一千多人進入緬北地區躲藏起來。
而作為當哥哥的楊世祿,因為弟弟的工作沒做好,被組織上認為能力不足,難以擔當大任,就留在了當地工作,成了滇西南物資籌備處的負責人。
一九五五年改為供銷合作社,楊世祿就成了玉都縣的供銷社負責人。楊世祿這人,作為老黨員,黨性原則很強,不善於與上級領導溝通交流,哪怕是各個運動時期,沒有那一派的領導會想起他這個人來。所以一輩子就在縣供銷社這個崗位上,幹到了退休,兒女也是在供銷社待著,上不上,下不下的。還好,大女兒楊代軍是學醫的,後來跟著媽媽進了醫院做了醫生。
按理說解放後,兄弟倆從此不相往來,也就沒有後面這些煩心事了。
楊世友逃到緬北後,收攏國民黨潰兵近三千餘人,在緬北屬於比較大的勢力,後來逃到臺灣的蔣總統派人給他送來了五十萬美金和一張委任狀,任命他為緬北和滇西救國軍的少將司令。又派李彌到撣邦開辦軍校,整合國軍在緬北的各個勢力,意圖尋找機會反攻大陸。
所以緬北的撣邦、克欽邦、欽邦、實皆邦、若開邦等少數民族邦從來沒有被緬甸中央政府真正統治過,長期處於軍閥混戰中。
蔣總統做夢都想進攻大陸,而楊世友做夢都想打回雲南,兩方是一拍就和,臭味相投。並且蔣某人還時不時地的派人送來黴金,怎能不讓逃亡的楊司令感到溫暖呢!所以盤踞在緬北的楊世友,理直氣壯的打著國民革命軍西南新一軍的旗子,在緬北大肆招兵買馬搶地盤,控制了緬甸曼德勒省的臘戌、南坎以北的地區和克欽邦大部分地區。轄區內主要是原中國的景頗族(緬甸稱克欽族)、傈僳族,傣族、漢族。後來與緬甸政府軍交戰幾次後,見蔣總統無力再反攻大陸,於是為了緩和與周邊的關係,變成了地方民族獨立軍。
在1961年臺灣蔣總統在國際壓力下,命令李彌撤走緬北,而原來的國民黨殘兵敗將們多數卻被留了下來,融入到當地的民族武裝中,楊世友與當地的門氏三傑合在一處改為克欽邦克欽民族獨立軍。在軍政府吳乃溫掌權期間(1963-1990),與緬共人民解放軍一起合作,多次打退緬甸政府軍的進攻。但是打仗是需要花錢的,沒有了外來的支援,缺槍炮、缺糧食、缺錢等問題就來了,而手中能換錢的東西實在不多,比如翡翠玉石、礦石、木頭就是緬北的主要產物,這些東西除了賣個華夏大陸以外,周邊其他國家也買不起,幾十買一些,數量也實在是有限,於是楊世友就派人聯絡哥哥楊世祿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