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法相天地,何以為氣(三) (第2/5頁)
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間的平衡問題,那麼其為什麼會在突然之間,由這種“水為積”的“平衡”會被幹擾到“火為通”的化耗狀態;
用“陰陽”的概念說,就是“物極必反、寒極生熱”;
而還原到“五氣”當中,又究竟是誰扭轉了事物原本的狀態,達到了“生火”的狀態;
而這,就又要牽扯到一場“金、木”之間的博弈;
即此刻當中不斷“成形”的事物,也只有成形了的事物,會對自身或其他成形了的事物造成影響;其就好像我們講的“實與實”之間會發生擠壓等等狀況。
但反觀現實,那樣東西不是處在“成形”當中。
而其“金”就是說,只要是將“象:顯化”出來的都是“金”;
是“土生金”;
而哪怕是個正在成長的孩子,但並不影響,因為此刻他是處在“成形”的狀態;
“成形”並不代表固定;儘可能地我們要把概念抽象起來,而不是混淆起來。
因為此刻間的“成形”,就是在為下一秒時的“形成·金生水”奠定基礎。
而扭轉“水火”兩者之間的平衡,我們換一種方式說;
即,也正是五氣之一的“木”:對應“道”的這種調節陰陽平衡的本領逐漸強盛發生了變化,才達到、或展現出了扭轉局面的“生火”狀態;
即,這股氣,已經再不像它剛出生時,那麼柔弱了,漸強漸實的“木氣”,就使得它對於“水火二者衝氣”的狀態把控和體現力更強,通陽化氣。
但同時也說明一點,“道”,我們五氣之一的“木”本來就具備這種在通氣中“由水而生,強實為木”的特徵,只是在它“作強”、“水為積”的“陰”之階段中所表現出來的效能並不是特別明顯。
而闡述到這裡,我們也對“木”就有了大概兩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陰陽理論,即“成形”了的事物自我規律性的扭轉局面,物極必反,寒極生熱的這樣一種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現象;
另一種則是:調節“陰陽(水火)”平衡的“木”,獲得了屬於它自己的獨立“五氣”視角,類似於“道”對於“陰陽”更好的“統調力”;而不再是讓“水火、陰陽”二者在其中進行對立般的相互之間的“制衡、拉扯、衝突”;
更協調、更自然的,則是讓自己從其中化身“一氣”般的體現出來。
而我們也知道其“水之積”的“形成”,便就是因為由“火”在“道”,在宇宙中,不知不覺通氣的虛、明所引發,因為也只有一件物體是足夠“虛”的,它才能夠填充、蓄積、導引進其他的事物;
我們的宇宙,它們並不會像我們人為具有這種“地面”的概念,它們所具有的,便就是“虛實·寒熱”之間的這種“平衡”相態。
所以,才便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所有的星球都懸浮在宇宙中;不是懸浮,是“虛實”,是五氣之一的“水火、陰陽”互衡的“道、木”關係。
因為,“氣”是“沒有土地、地面這種物質概念”的,它只會按照“道通”的損有餘而補不足方向走。如果非要講,那也便就是“實化”為“地”為“坤”,“化虛”為“天”為“乾”。
而如果“道不通或不容易通”了,那麼就是在逐漸“積實”的過程;而“積實”卻又是一個不斷“強實為木”的階段;
而我們也不要覺得“金”才是堅硬,“金”是成形的一種代號,其不一定代表最堅固的事物,而也可能是“排通”性最好的事物,例如藍天、白雲、空氣;例如我們的肺和大腸、毛孔等等。
其“排通”性,決定著一個生物或物種“生命性(長短、強弱)、智慧性(高低)”的程度;因為也只有在“排通、導通性”強的情況下,才能一直保持“通氣”,才不容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