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黃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燃燒在膠東半島上的抗日烽火由點及面,最後連成一片,吹不散,撲不滅,變成了日本侵略者的人間地獄。
2,場面真實。在書中,作者不是把筆鋒放在城鎮或者大都市的背景上,而是放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漁村,這樣,一下子就讓我想到了土坯房,茅屋頂,大院子,菜園子,想到了海邊象沙丁魚一樣排列的小漁船以及遊蕩在廣闊海洋上的點點白帆。甚至,透過作家的筆,我能嗅到鄉間土路上的驢糞味,農家大院裡的醬香味,飄蕩在漁網上的魚腥味。作家的筆極其細膩,細膩得你抬眼就能看到、伸手就能摸到那些東西。比如,作家對六月六廟會的描寫,把甩粗布手巾的,上香的,唱大戲的,耍雜耍的,賣小吃的,喝羊肉湯的,嚼新麥子火燒的,寫得淋漓盡致,好象他們不是在書裡,而就在讀者的眼前。正是這些真實的廟會場景,讓我們看到,中國農村一派祥和熱鬧的景象,進而想到,如果沒有侵略者,他們的日子過得是多麼幸福呵!
然而,本人還沒有從這個場面裡拔出來,結果,二狗子帶著日本鬼子來了,他們吆五喝六,橫劈亂踢,把一個繁盛的廟會瞬間攪黃了。再看看這幫二狗子都是什麼模樣,穿白細布汗衫,敞著黑綢子短袖衫衣襟,騎著腳踏車,叼著菸捲,嘴裡不乾不淨的罵著,就這一番描寫,活脫脫地把漢奸的嘴臉展現出來,誰要是不恨,那才怪呢。
藝術來源於生活,如果沒有親自經歷,真想不到作家會寫出這樣的場面來。但細一想,抗戰已經過去60多年,作者不可能有這種經歷,這就不能不讓我驚嘆作者的功力了。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定的現場考證,歷史知識,以及對當地風土人情的瞭解,誰就是想編都編不出這樣的文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