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闕分感慶幸,言梳給了他一個彌補的機會,被他抹去的紅綢,再由他親手掛上。宋闕想他今日離開後要在山下設陣,讓人永遠也無法進來打擾破壞,可又忍不住想將一切炫耀給天下看。
還是設陣吧,將這裡化成獨屬於他和言梳的天地,梁妄那不著調的玉簡也要偷偷帶出去扔掉。
以後再時不時過來一趟,修補紅綢,加深字跡。
言梳也覺得慶幸,因為她總有一樣願望是達成了的,她不貪心,餘生唯有此一願而已。
這願望由宋闕行諾,他們生同衾,死同槨。
如星如月,永不泯沒。
---(正文完)---
第103章 番外之書齋1言梳還是開了一間書齋。
言梳還是開了一間書齋。
之前在山海小榭的書齋成型, 完全是因為有人請她來達成所願,她將那些人的心願寫成了一本書,不知不覺堆了滿架。
後來離開山海小榭, 她以為自己總還得靠著他人的壽命續命, 這才想要在人間尋得一處安靜的地方開間書齋。
現下言梳開書齋便無需那些理由了, 光是選址便叫她與宋闕走了五、六座城池,最後才定於鳳陽城。
一來這裡人吃食口味符合言梳的喜好,二來鳳陽城內人多物博也算繁華,言梳不是個喜靜的性子。宋闕倒是喜歡清靜, 不過他更喜歡言梳, 便依著言梳的喜好, 在鳳陽城的城西角買了個舊址,請人翻修一番, 作為書齋。
這舊址原是在鳳陽城內的大戶人家住的, 後來那家人搬至燕京做了大官, 老一輩的都在燕京過世, 年輕一輩的也不願再回來, 故而舊址有兩百多年歷史, 空了四十多年。
由於這宅子太大, 要花不少銀兩,鳳陽城本地人都有自己的住所, 外地的又不喜歡將房屋買在城池的偏角處,故而遲遲沒能賣出。
宋闕與那人是一口價談下來的,當即給了錢, 便讓人裡外打掃了一遍。
屋宅原先分了三個院落,前院是會客,中院為家族小聚之所, 後院才是住處。
經過修改,前院圍牆旁種了許多花草,正門牌匾拆下,門庭擴大了三倍,高高掛著「今是書齋」四個字。
今為現在,是為好。
書齋的名字是宋闕起的,字也是宋闕寫的,若不是那張輕飄飄的紙不能長久地貼在牌匾上,言梳就想直接用宋闕寫的原稿了。
最後那原稿還是被她拿去請做牌匾的人重新浮雕。
宅院的前院修整成了書齋,正堂改成了茶室,花園裡多了幾處供人休息的涼亭,還種了不少竹子藤花。
中院便是一敞到底的兩室,左邊為棋社,右邊為書社,四方無牆,淺帳遮陽避蟲,中間一道竹簾掛著,分開了兩側。
中院到後院的所有大小院門封得差不多了,只留了兩扇拱門,一進一出。
言梳和宋闕兩個人用不到多大的住所,後院便只有一處住宅,一個花園,一口池塘小院,若單論生活,空間還綽綽有餘。
立書齋一事言梳沒出多少力,只偶爾跟宋闕在前中兩院內瞎轉,一會兒看這,一會兒看那兒,哪兒哪兒都好,滿意得不得了。
書齋開業前便招了幾個人,老者管前院,年輕的機靈管著中院,前院大多都是來看書賞花的,中院倒是會有一些富家公子前來吟詩作對,或小姐們比琴棋書畫。
兩院四敞的大門,從什麼方向都能進。
書齋開業時,在鳳陽城內還有些小轟動,說那空置了幾十年的老宅終於賣出去了,出手買的還是個極富有且俊俏的公子哥兒。
因如此書齋形式眾人從未見過,鳳陽城內有許多文人騷客,早在今是書齋整修時他們就聽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