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 (第4/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與劉和對飲三杯,然後返回了昌邑城內。
三日之後,昌邑城頭掛起白色的旗幟。曹操之子曹丕出城向劉和報喪,同時請降。原來那日曹操與劉和見面之後,回城便開始交待身後之事,他要求曹仁和夏侯惇在自己死後不可負隅頑抗,因為在大將軍炮面前,城內的六萬將士僅憑血肉之軀根本無法阻擋劉和的大軍攻破城池。夏侯惇問曹操何不一起向劉和請降,曹操苦笑著回答說這場大戰因我而起,如今雙方死傷了十萬士兵,總得有人負責。
曹操回城處理完身後之事,在第二日夜間飲下毒酒,帶著尚未實現的人生理想撒手而去。第三日早晨,曹丕便手持曹操的絕筆書信出城來見劉和。
劉和對曹操的自盡深表惋惜,他安撫曹丕,承諾對曹氏不會再追究任何罪責,只要曹氏和夏侯氏協助朝廷官員把豫州和兗州的局面迅速恢復,還可以因此而換得一些功勞。
曹丕也是城府深沉之人,他在劉和麵前表現的很恭敬,口中言稱一切都憑劉和做主,曹氏一族和夏侯氏絕對不會陽奉陰違。劉和於是要求昌邑城內的守軍全部出城繳械,接受朝廷的精簡和整編,曹氏一族和夏后氏的主要人物全部前往洛陽定居,其餘附屬人物則返回老家譙縣隱居鄉里。
面對城外近二十萬大軍和數百門大小火炮,曹仁和夏侯惇根本生不出反抗的心思,他們牢記著曹操臨死之前的叮囑,帶著城內計程車兵從四道城門中走出來,然後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劉和的大軍投降,接著被各路部隊分批帶走,離開了兗州這塊熟悉的土地。
劉和在收編了兗州和豫州的軍隊之後,沒有急著調動大軍向南對付孫堅,而是暫時停止了軍事行動。
朝廷隨後任命幽州牧劉惠出任兗州牧,任命寧州牧杜幾出任豫州牧,任命劉放接替了幽州牧,任命國淵接替了寧州牧。
劉惠是最早追隨劉和的屬下之一,又在幽州這塊劉和的根基之地從政多年,正好可以把幽州的成功經驗帶到已經開始部分改革的兗州來。推動兗州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杜幾是文武全才,有著長期在邊塞統領軍政的經驗,劉和將他放在豫州這塊與荊州和江東交界的地方,自然是委以重任,有著防備和牽制劉表與孫堅的用意在內。
又過了一年,兗州和豫州已經徹底歸於中央朝廷的管理之下後,朝廷的政體改革正式啟動。
先是朝廷恢復了丞相制,但不設左右丞相,只設一位總管全國政事的丞相,在丞相之下又設了三位副職。分別是尚書令、中書令和內史令,負責在皇帝與丞相之間溝通,同時協助和監督丞相完成肩負的職責。劉虞作為大漢復興的首功之人,自然被委任為丞相,而盧植則被任命為尚書令,統領尚書檯的事務。劉表被朝廷任命為中書令,可以暫時不來洛陽赴任,他在洛陽的職事暫由中書丞(中書令副手)鍾繇來擔任。蔡邕被朝廷任命為內史令。
在丞相和三位副丞相之下,朝廷又設立了吏、禮、宣、戶、刑、農、工、商、財、礦等十數個部。每部有長官一名,副職兩名。
從朝廷的頂層的這番改變來看,既有後世三省六部的影子,但又很多的不同。這自然又是出自劉和的考慮和設計。比如,後世的三省六部之上並無大權獨攬的丞相,而六部之中有個兵部,卻沒有出現在劉和搞出來的這十幾個部之中。在劉和的設計中。大漢未來的政體是要朝著君主立憲的方向發展,因此必須要提高丞相的職務,使得丞相能夠有實力來限制皇帝的權力。避免一兩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送葬了一個帝國。
丞相的職責,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協助皇帝管理一切軍國大事,即所謂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丞相負責管理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