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 (第1/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嚴重的破壞。這種作法在古今中外屢見不鮮,漢武帝政府用不足值的“白金”來攫取標稱的實際價值財富,就是一種無恥的經濟掠奪,後來的王莽和蜀國也曾使用過,再往後的各朝各代都是一個鳥樣。明代的紙鈔、民國的法幣……
由於足值的三銖錢與不足值的“白金”同時使用。百姓肯定會盜鑄白金,吏不能制。大司農顏異曾明確指出皮幣的不合理之處:“今王侯朝賀以蒼璧,值數千,而皮幣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而後顏異竟以“腹誹”之罪而喪命,於是朝中就只剩阿諛奉承之徒,無人敢於質疑皇帝的貨幣做法。
後來王莽篡位之後,也曾嘗試著改變國家貨幣,在他的極力主導之下,當時的朝廷先後發行了三種新錢。分別叫做“大泉”、“栔刀”和“金錯刀”。
王莽當時鑄造新錢的主要目的,是想用它來收購民間的黃金。西漢時,黃金在對外貿易中是作為國際貨幣使用的,有一定數量的外流,加上其它原因,使得黃金格外希罕。王莽禁止列侯以下私藏和使用黃金,百姓手中的黃金都要賣給政府,有時候則乾脆沒收,巧取豪奪。
王莽所發行的方孔圓錢大泉。每枚值五銖錢五十個;小泉每枚值五銖錢一個;鑰匙形的栔刀每枚值五百個;金錯刀因上部陰文“一刀”兩字用了一點點黃金嵌錯,竟當五千枚五銖錢。
公元8年王莽取代劉氏做了皇帝之後,就將刀錢和五銖錢一併廢除,專用大小泉。泉在周朝已作為“錢”的別寫。而且含有象泉水源源不斷流通的意思。然而人民對王莽的貨幣政策早已怨聲載道,他們拒絕用大小泉,堅持以五銖錢進行交易。在當時無法維持一種穩定的幣制的情況下,不少人又從事私鑄。於是王莽將使用五銖錢的人流放到邊疆去。弄得農民和商人紛紛破產,諸侯卿大夫以至老百姓因私鑄而定罪的多得無法計數。
王莽極端迷信於所謂的“制度改革”,以為制定了新制度。天下自然會太平。他取國號叫“新”,把各地的地名也都更換得面目全非;貨幣制同樣朝令夕改。專用大小泉僅僅一年,又花樣翻新,搞起了所謂寶貨制:用金、銀、銅、龜、貝五種實物作為幣材,定出了六種二十八等不同的貨幣。寶貨制亂七八糟象個大雜燴,連王莽自己也未必弄得清楚。龜甲、貝殼交易的時候須量尺寸,其麻煩可想而知。布幣分成十級,從小布一百到大布千錢,每級實際重量只差一銖,不識字的人畢竟是大多數,簡直無法分辨。
王莽強迫命令,不帶布幣的不準通行,公卿身上須有布幣才能進宮。他甚至採用殘酷的懲罰辦法,一家鑄私錢,五家連坐,但實際上還是行不通。強制通行的布幣越來越不值錢,物價越漲越高,米每石賣到萬錢。
到了後來,王莽為了挽回人心,第四次改革貨幣,鑄行貨泉和貨布,有點接近了五銖錢幣制。但這時候他的政權正在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的衝擊下風雨飄搖,幣制改革已無濟於事。新朝只存在十五年便壽終正寢。
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之後,並沒有馬上進行貨幣改革,因為當時穩定全國的局面顯得更加緊迫。當時他暫時沿用王莽時的貨泉,而且還鑄造了新的貨泉,直到他做皇帝的第十六年,才開始重新鑄造足重優質的五銖錢。
東漢時代,國家貨幣以銅錢為主,而那種以白銀為主要貨幣的事情要到明朝才能形成,至於黃金,從來都是稀有貴重金屬,但卻從來沒有真正成為國家的貨幣。黃巾之亂過後,大漢國內的經濟流通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普通百姓又開始採用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這種落後低下的交易方式極大的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對於蓬勃發展的幽州,對於緊隨其後的遼州和冀州,對於百廢待興的寧州,都是無法接受的。
近幾年,在北方尤其是在幽州,要求改革錢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