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成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帶礦多,行星上也有礦,只不過沒有小行星帶全是隕石容易採集,行星上還需要建立一個採礦基地挖礦井,太過於費力。
但如果行星上能發現一些高價值行星物質,那點投入就不算什麼。
所謂行星物質,就是所有隻有行星上才能產出的礦物質統稱,價值不算太高,但勝在只要建立採集礦井後就能全自動採集,只要定點去收穫就行,不用費太大勁。
這顆在星圖上沒有標明的行星直徑有11545公里,按照星海標準,是一顆尺寸為格的荒蕪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舊宇宙的地球直徑是12756公里,按照現在的星海標準,是一顆尺寸25格的二類大陸星球,每500公里的赤道直徑計算為一格。
護衛艦環繞星球一圈,發現這顆比地球略小的荒蕪行星上有一圈薄薄的大氣層,但星球上沒有任何水氣與生命存在的痕跡,就是一顆星空中最常見的荒蕪星球。
這顆行星有三顆衛星,最大的直徑2100公里,還沒有月球大,最小的只有530公里,都沒有大氣層。
初步觀察一番,他將基地放在中間那顆衛星上面。
護衛艦停在二號衛星軌道上空,重新開啟掌中宇宙通道,採礦船與工業艦分別駛出停泊在護衛艦周圍。
挺幸運的是,這顆行星附近都沒有野怪的存在,也沒有刷出什麼異常點,現在看起來還算安全。
二號衛星直徑只有1400公里左右,引力比月球還小,護衛艦之類小型戰艦可以直接登陸在衛星表面。
李維透過戰艦雷達自帶的網路系統聯絡了採礦船與工業艦,遠端指揮工業艦緩緩停在二號衛星上面一個巨大的環形隕石坑的底部。
眾所周知,沒有大氣層的衛星根本無法抵擋太空中的隕石,幾乎天天都有隕石碰撞,從而形成衝擊波,基地建立在表面容易遭遇各種衝擊波而損傷,藏在隕石坑內則能避免這個問題。
同時藏在隕石坑內還能躲過太空中戰艦的雷達掃描,除非正好看到,正常雷達粗略掃描是不會掃到坑內的基地。
工業艦停在這個直徑有四五公里深達兩百多米的隕石坑內,艙門大開,一個個打包好的集裝箱放了下來。
李清坐在指揮室內,手搓著下巴看著眼前巨大光幕,時不時的下達指令。
等到所有箱子放下,然後一臺臺高達十米的採礦機器人落下來,將這些集裝箱開啟,將裡面基地模組取出,按照早早預置的組裝方案拼接組裝。
科技發展到現在,模組組裝已經進入了方方面面,不僅是這些建築,就連戰艦的建造都已經實現模組組裝。
將戰艦按照標準模組劃分出不同區塊,不同工廠生產不同模組,最後運到一塊拼合組裝成形。
不過這樣的戰艦有個缺陷,因為是模組組裝而非一體成形,註定不能進入擁有強大引力的行星內部,一旦進入,很容易模組之間因強大引力而崩裂分解墜落。
所以在星海中,只有護衛艦之類小型艦種才能進入星球內部,驅逐艦以上一般無法進入,只能停泊在星球軌道之上實施軌道轟炸。
拼合基地的核心艙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直徑100米100米100米的核心艙內部空間極為龐大,可以細分為多層,李清按照十米一層共分了十層,其中主控制室放在第五層。
這玩意是由複合金屬構成,內含各種隔層,能極大緩衝太空中的小型隕石衝擊,隔絕絕大部分惡劣環境與太空中的極端環境。
表面還附帶一層能量吸收層,能吸收恆星光能與星空中的各種輻射射線為能量,哪怕在極端環境中也能為基地供能,維持最少能量需求。
然後將那16門全自動哨戒炮全部搬到主核心艙的頂部,四門一組放在四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