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5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朝雍正皇帝剛坐上龍椅那年,蘇州織造胡鳳翬的奏摺裡,就曾記有這樣的景象:“閶門南濠一帶,客商輻輳,大半福建人民,幾及萬有餘人。”其實,此前的100多年前,旅蘇的福州商人們便已在明萬曆41年(1613年)建起了三山會館。明清時期,福建商人共在蘇州建有8所會館。商人移民至蘇州是從元末明初開始的,那時蘇州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心和世界重要的大城市之一,所以想發財賺錢的商人蜂擁而至,形成了蘇州歷史上外埠人移民到此的第一個高潮。與閩商一樣,粵商也是各地商幫中來蘇州較早的一批人。明清時期,廣東各地商人在蘇州就建了7所會館,其中建於清康熙或康熙之前的就有5所。而這5所會館,又全都位於當時蘇州最繁華的山塘街。在有據可查的59所明清時期蘇州會館中,山塘街上有13所,閶門及山塘周邊還有17所,超過了全城的半數。而後來興盛起來的近200處公所,則逐步向這座古城的各處散佈蔓延開來。繼閩商和粵商來到蘇州之後,晉商、徽商、浙商和魯商們也都紛至沓來,並且形成更大的勢頭。這些來自南北各地的商人,他們不僅自己在此做生意,發財後又成群結隊地將家眷和幫工一一搬到蘇州來,成為這裡的新移民,並與當地百姓融為一體。正是這種經濟和文化上的自由和開放,吸納與兼收,蘇州由此形成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繁盛。當年的繁榮盛況被清乾隆年間徐揚的一幅歷史長卷《姑蘇繁華圖》所記載下來,那時的姑蘇城內,從虎丘至閶門,七里長街,商鋪林立,萬商雲集,百貨充溢,舟船輻輳,帆檣鱗集……
也正是在這段時期,蘇州城市有了顯著擴大。城市地域範圍擴充套件了,其人口也迅速增長。這一階段蘇州城市變化的主要趨勢,是城市從府城內擴大到城廂附郭和郊區市鎮,從而形成一個以府城為中心、以郊區市鎮為“衛星城市”的特大城市。
這是明清時期的蘇州,她光彩奪目。
然而蘇州人並沒有滿足和停止過他們對美好家園的再建設、再追求。他們在不斷地尋找自己的不足…
如此美麗富饒還有不足·外人總把蘇州比作是中國最美的山水畫,他們羨慕都羨慕不過來,蘇州人自己竟然會不滿足·
我的蘇州父老鄉親們真的沒有滿足,他們在尋找、檢視自己的缺失:山水畫美嗎·美,它平遠、深遠和高遠。可蘇州人回頭看看自己一覽無餘的平原景象時有了愧意,因為人們總把蘇州的“小橋流水人家”視為最美,但蘇州人認為,“小橋流水人家”僅有一種平遠之美,還應有深遠之美和高遠之美,於是他們開始整治出一條條巷子和一條條通江達湖的城河。 。 想看書來
第4章“蘇”是地球人的嚮往(3)
“小巷使雙腳越走越深,城河讓櫓槳越劃越遠……”蘇州人從此有了從容、內斂的天人合一的意境——心靈的和自然的。
但他們又馬上發現,從容太多了就會散亂,內斂過甚便是閉塞,於是蘇州人立即給自己提了個醒——我的祖先們開始在小橋流水人家旁和巷子的端頭與城河的岸邊修起一座座高高的寺塔,好讓自己隨時隨地抬頭知道天外的更大世界。於是,蘇州人在有了小橋流水人家和巷子與城河,又添了一座座高聳的寺塔之後,便實現了平遠、深遠和高遠的全部……於是,他們的自然家園和心靈家園都成為了“現實之最美”。
現在我有了一個重要發現——對故鄉蘇州的本質認識:你看,蘇州人為什麼把城市的商標註冊為那座雄偉的虎丘了!那是他們在暗示一種登高遠望、永不止步的追求和心境以及一覽世界的胸懷。
“先見虎丘塔,再到蘇州城。”這句舊時俗語,我聽後,覺得似乎還應有一句:欲知蘇州城,先登虎丘塔?!
是的,你想真正瞭解蘇州和蘇州人,就必須站在一個高度。